• 阅读1627
  • 回复0

通钢重组悲剧后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30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钢重组悲剧后的思考

  

作者:泉韵   出自:清泉荡漾


  
   我国国企改革,一直是件令国企人忐忑不安的事情,通化钢铁集团被国内著名民企建龙集团重组也不例外,通化钢铁集团被民企建龙集团重组,不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职工反对,还上演了一场重组悲剧,重组不成竟然闹出了人命,这是让当初主张重组人及所有关注这起重组事件的人始料不及的。

    民企建龙集团重组国企通化钢铁集团,遭通钢职工反对,7月24日,高炉停工停产,数千名通钢职工及家属向厂区聚集,打着口号,要求建龙撤出通钢;建龙委派的总经理陈国军,竟被围殴致死。当晚,吉林省ZF宣布,建龙将永不参与通钢重组。(7月27日《新京报》)

    那么这次在中国国企改造被民企重组引发的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这样的重组悲剧能否避免?这是事发后急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看来无论是情愿的还不不情愿的企业重组,总有些人代表着某些利益集团在运作,具体说总是有具体利益人在操作,而利益人是否顾及到企业职工的利益,这是重组是否得民意的关键。

    在以往的国企改重组、改制过程中,无非是两种结局,一是真正达成优化组合,能让一些亏损甚至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二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好端端的企业活生生地被生吞活剥,大象被蛇吞吃,职工下岗失业,这被称为“国企改制陷阱”。

    这次国企通化钢铁被民企建龙集团“重组”,具体属于那种情形目前不得而知,我们不能妄加推断。但有一点必须看到:国企的“巨变”,需要职工的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要顺应民心,要尊重民意,否则成千上万的职工难以接受,甚至心理产生逆反、思想产生对抗、行动实施抵制,后果就难以预料了。就算是很好的优化组合,那也是欲速而不达。

    在一定程度和规模上,以往国企是婆婆当家,企业领导说了算,国企职工名义上的企业的主人翁,其实是一切听从领导安排,职工习惯了领导包办,企业领导也习惯了采用权力说了算,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的“主人”意见没有及时得到重视,无论是在改制或重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矛盾,不能有效地得到疏导,加上“新官上任三把火”,必然要触及到老国有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无形中矛盾就容易激化,这也是通钢重组悲剧的内在原因。

    民意大如天,这句话很有分量。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顾及到民意,这是国企改制成功必须要遵循的原则。从这次民企建龙集团“重组”流产,到上演新任通化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被打死,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企业职工的意愿没有及时有效地得到疏导和尊重,就算是像后来当地国资委领导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把这场国企重组引发的悲剧称之为是少数人肆意造谣引发不明真相的人参与的一场闹剧,就算是个别人的煽动引发不明真相人闹事,那么为什么个别人的煽动力量如此之大呢?

    这次通钢重组悲剧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建龙集团“二进宫”伤了通钢集团职工的心。此前在2005年到2008年,建龙集团曾入股通钢,建龙集团入股后企业效益不见好转,建龙集团在今年年初退出之后,通钢集团效益月月攀升,企业效益好了,建龙集团再次入股,这让企业职工凉了心,自然抵触情绪蔓延开来,最终引发一场重组悲剧。
  
    通过这次通钢重组引发的悲剧,给我们今后一些国企改制重组,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警示作用。首先要充分尊重被重组企业职工的意愿,做好宣传疏导工作,其次就是建立行之有效的职工言论表达渠道,也就是说给职工说话的机会和场合,使他们真正成为“主人翁”,能够直接维护自己的权利利益。

    还有就是,不要什么都是ZF官员做主, 要知道企业改制领导包办是把双刃剑,弄不好会伤害了国企利益和职工切身利益,“外来和尚”念的经,只有“企业主人”接受才算数。

    对我们的职工来说,还缺乏理性抗议意识,我们可以学习一下其他一些国家工人文明抗议的法子。那年我去韩国,看到一个大商场门前聚集着上千人,场面之宏大之次序之竟然令人折服。当我们问及韩国的同行时,说这家大型连锁商场要精简大量的人员遭遇到了企业员工的强烈不满,自然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抗议,而且抗议的人群周围,我们看不到JC的影子,相反有韩国劳工组织的车辆及人员在给抗议人群助威,同时在维持着次序。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我们一些职工抗议情景,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是JC兴师动众,就是职工抗议走向极端。必要时执法者一定要学会使用水龙头和橡皮子弹来控制局面不至于失控,而抗议者当无法发泄内心的激愤情绪时候,学会使用番茄加鸡蛋,只要达到抗议效果就行,而不是真刀真枪、真拳真脚置人于死地。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