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707
  • 回复1

[六安事儿] 六安花甲老人助建“爱心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7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安市裕安区新安镇洪河村有一条洪河支渠,渠上有一座“爱心桥”,每天上学和放学时,附近洪河小学的近千名师生都要往来于这座水泥桥,十分方便快捷。

  说到这座“爱心桥”的由来,不得不提裕安区供销社关工委主任祖金康。过去洪河支渠上只有一座小木桥,窄小简易,年久失修,如果赶上雨雪天气或是涨水季节,小桥通行就更加不便,一不留神都会有跌落的危险。祖金康一次看到了小学生穿行木桥的场面,从事多年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他当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决定:为了学生的安全,一定要修一座新桥。

      想法虽然有了,但是资金却是个大问题。第二天一早,祖金康就找到当地关工委组织,大家对这个想法也十分赞同,分头联系、动员各方力量,祖金康利用自己多年从事供销社工作的关系,动员区、镇供销社拿出数万元,当地政府也拨付了配套资金。在大家齐心协力下,没多久,一底座崭新的水泥桥便建了起来,看着孩子们安全通行,祖金康开心地笑了。

  现年68岁的祖金康,1963年入伍,1974年转业到地方工作,2004年10月退休。退休后,他本可以安享清闲,但区社关工委班子换届,正需要一位像他这样懂教育、有奉献精神、有号召力的老同志时,他没有讲任何条件,欣然接受组织安排,走上了关工委的岗位。祖金康将退休前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的作风延续到了新岗位上,每当遇到需要解决的困难,他总是竭尽全力,力争干得最好。在他的倡导下,先后创立了“关工流动学校”、“关爱基金会”,使得许多困难儿童和青少年得到帮扶。

  长期的关工实践使祖金康感到:对广大农村青年来说,关心不仅要体现在物质上的帮扶,更重要的是技术上的传帮带。他结合当地的情况,每年临近棉麻、茶叶、蚕茧、黑瓜子收购季节,都会组织多名有经验、有技术的“五老”人员,开设“五老教育大课堂”,坚持对“五助”对象的农民进行免费技术培训,免费送良种、优苗、农药,前后印发了1万多份宣传资料,受教育农民达2万多人次。一名接受帮助的青年农民感激地说,“祖老对咱们的帮助真是帮到了实处,对我们的关爱一直暖到了我们心窝里。 ”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1-7-27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15_997:}好人一生平安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