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全站首页
社区论坛
设为首页
客户端
扫码下载客户端
官方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
广告联系
登录
|
注册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全站首页
社区论坛
签到排行
用户排行
帖子
好友
道具
收藏
勋章
任务
淘帖
动态
日志
相册
分享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群组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门户
房产
装修
汽车
婚嫁
资讯
活动
招聘
相亲
信息
租房
二手房
跳蚤
宠物
招聘
二手车
亲子
手机
社区
茶座
我要买房
找设计
装修家居
交友
职场
生活
网购
情感
皋城车友
找美食
谈婚论嫁
求医
兴趣
验房
走近
六安论坛
»
社区论坛
›
房产家居
›
家装建材
›
轻重缓急——二次装修中的四大原则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阅读
531
回复
0
[装修手册]
轻重缓急——二次装修中的四大原则
[复制链接]
铜陵一品装饰
铜陵一品装饰
当前离线
积分
207
IP卡
狗仔卡
发表于 2012-7-28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相信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一次家居装修的经历,有的人甚至会有两次,三次或更多的经历。而在装修中又有新房装修与二次装修的不同,所谓的二次装修即是指在对已经装修过的房屋再一次进行的装修。包括二手房的大动作重装,对于装修了几年有些落伍的新房的局部翻新等。不管是哪一种方式想较第一次装修相比,二次装修都似乎更复杂,更难达到屋主理想中的装修效果。
针对大家都担心的房屋二次装修问题,网友归纳出必须遵守的四大原则:
1.轻——家具改变风格
有些二次装修的家庭,原本装修的时间并不长,墙体、地板、卫浴等基本设施还完好,磨损并不严重,所需的仅仅是通过色彩、设计、家具的变化,来提升家居的品位。那么使家具迅速“升级”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像近日正流行的新中式室内设计强调古朴、自然的风格,业主不妨去淘淘古色古香而价钱不贵的旧式箱柜,散落在家居的角落里与整体风格相匹配。现代风格的家居可选择纯正的红、黄、蓝等艳色休闲椅、单人沙发,增添家中的鲜活元素;地中海风格的家居则可以选择彩色条纹的布艺制作沙发靠垫、休闲毯等。别小看这些家具、家饰的改动,马上就能让家的表情鲜活起来。
2.重——墙体改变空间
有不少业主打算将二手房改头换面一番,这可就要耗费大工夫了,尤其是很多房龄长的老房子,房型布局存在缺陷,必须在二次装修的时候通过设计方案来完善和弥补。
二次装修的一项重大工程就是拆除,需要拆除的有旧门窗、原墙、过时的吊顶、地瓷砖、腻子层、油漆层、防水层、抹灰层等,还有某些可以改变
户型
格局的非承重墙体。
不过要特别提醒的是在改造墙体时,当拆则拆,但一定要避开承重墙。很多老房子多为砖混结构,随意在承重墙上打洞或开门会改变房屋的受力结构,将带来极其严重的隐患。因此在装修前,最好先向物业管理部门咨询、申请、备案。
3.缓——水电做足工夫
如果二次装修的时间充足,一定要将最基础、关键的部分——水电改造完成,早期水路装修大多用的是镀锌管、铝塑管等材料,漏水现象时有发生,可以在二次装修中将老化的水管换成时下最常用的塑钢管。另外旧房子存在的电线老化、违章布线等现象,也可以通过二次装修重新更换、改造。
有些业主在二次装修时往往大改卫生间或厨房的各种线路铺设,这很容易破坏建筑物原来的防水设计。所以施工时一定要小心,如果出现漏水则必须重做防水。另外老房子的预留开关和插座一般都不够用。所以在二次装修前,就要提前做好布线工作,哪些地方日后需要放置什么东西,要提前做好规划。
4.急——环保产品优先
有不少年轻人翻新家里闲置的旧房当婚房,因为时间十分紧,经费也有限,不能面面俱到,那么建议在装修过程中可以多一点利用原来已有的装修,侧重将客厅和主卧进行重新装修,多考虑采用活动家具;多用墙面漆、壁纸或壁布来改变墙体感觉;多制作布艺窗帘、沙发垫套,花最少的钱追求全新的感觉。
二次装修的过程中,多数业主已经有了成功经验,因此对设计风格、安全施工、花销预算都胸有成竹,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注意使用环保产品,才能让二次装修更有意义。
总之,在家居装修市场占有重头戏的二次装修中,我们要切记轻、重、缓、急四个原则;把握全局,注重细节为旧房换新提供全面切实的战略。
六安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登录
|
注册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皋城车市
垂钓乐园
求职招聘
六安房产
皋城美食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