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天早晨七点左右,整个皋城开始躁动起来,特别是中小学学校附近可以说是蜂拥而至,车来人往,经常出现交通堵塞。而这车流人群中有近一半人是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和他们的两轮三轮四轮车。一天中这样的景象和学生们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是一样的,一日四次。“中国式接送孩子”已渐渐成为一种社会认同的准则,接送孩子家长们也是日常工作之一。
“中国式”似乎越来越成为人们反思国家民族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我们习以为常而实际却不合理的行为的标签。“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做生意”等等都是如此。这都是长期以来在社会这个大圈子内大家互相“学习”以至潜移默化形成的一股另类的“行为规范”。而“中国式接送孩子”则是当下家长对孩子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对照过去孩子们独自上学,现在又是什么原因叫家长们扎堆接送孩子上下学呢?
学生上下学变成全家人的事
3月21日清晨,笔者在12路公交上观察到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都有家长陪同帮忙背书包,貌似书童一般,其中不乏许多的老年人。在皖西学院东校区站,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奶奶背着书包和孙子上车后发现只有一个位子,老人忙让孙子过去坐,生怕让孩子受了一点点累。而男孩也毫不推让的坐上了座位。
到达几个学校站台点,家长和学生基本全都下车,直至护送孩子进校大门甚至是教室里面。而在各大中小学尤其是小学门口,各种电动车、摩托车和小汽车穿插在行人中间,络绎不绝,交通经常出现瘫痪。
上午十点四十左右,解放路小学门口就聚集了不少的家长。而解放路北路最靠西侧和最靠东侧的车道都被停满了各种车。家长们或张望,或坐在车里,或直接坐在铁杆上聊起天来到十一点零五分,放学铃声响起,大门打开,家长们整个涌入学校里面。不一会儿陆陆续续的家长领着孩子出来了。为了维持这些学校附近的交通安全,交警到上学放学的点也需要来执勤。下午也大抵如此。
家长:不得不接送的理由
张同学家住经开区,是解放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弟弟也在城区幼儿园上学。妈妈为了接送两个孩子上学方便特意买了辆汽车。“像我们这样家里离学校比较远的,不接送孩子怎么行呢。从经开区向城区的公交不多,大多十分钟一班,好多小孩都挤不上去,就算挤上去了,也没有座位。一个急刹车,安全隐患太大了。”张同学妈妈向笔者倾诉道。张妈妈说,女儿班里有近半数的学生都有家长接送,现在孩子学习都蛮辛苦的,家长也尽自己所能减轻孩子的负担,安心学习。此外,说道交通安全,张妈妈就头皮发麻。“现在六安的车太多了,路也不是很宽广,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出于这么多原因,也必须亲自来接送小孩上下学。
陈同学是人民路小学四年级的男生,爸爸陈先生是个体经商户,每天可以抽出时间骑摩托车接送他。当被问道为何要每天来接送小孩时,陈先生向笔者介绍了现在社会上各类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事件,吐槽社会治安问题。“另外小孩也比较贪玩,担心他放学不回家,会学坏,也影响学习。” 陈先生说道。
一位老师也给笔者透露道,现在小孩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全家几个大人宠他们一个,哪能让孩子受一点累啊。现在生活条件也好了,很多家长送小孩都从两轮变成了四轮了。“这也是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了,全家人出动为小孩保驾护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