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369
  • 回复1

[六安事儿] 寿县好师生50年浓浓师生 越久越弥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2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十年,改变了大家的容颜,却没有改变心底的那份浓浓师生情。教师节前夕,霍山县原佛子岭初中六三级学生50多人再次相聚,在曾经读书的地方共同追忆了往昔的难忘岁月,感谢老师的教诲和帮助,再续今朝师生情谊。
今朝相见欢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很多学生已是满头华发,为了此次聚会,他们从不同的地方赶到了当年学校的旧址,如今迎驾集团所在地。9月6日下午,记者随同他们的班主任、历史老师姚治中到达迎驾山庄时,大厅已聚集了不少学生。听说老师到了,学生们都拥过来争着握手、拥抱、打招呼。“姚老师,还记得我吗?”“姚老师,你身体还好吗?”“姚老师,听说你又出了新书。”虽然有些人时隔50年未见,姚治中老师还是认出了很多学生。

       提到新出的书,姚治中老师已提前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本。“同学们,我来一一签上你们的名字,做个纪念。”刘中昌、王爱珍、程淠……姚治中老师边签名边和学生回忆往事。“我记得陈玉琳有个姐姐,黄河原名是黄炎和,张云龙的孙子都上大学了吧?……”想到姚治中老师要写很多同学的名字,大家都劝他歇一歇。“不要紧,我慢慢写,每个学生都要写的,你们是我最大的精神财富。”姚治中老师表示,在曾经苦难的岁月里,是学生们帮助他度过了难关,让他在第二故乡感受到了温暖,也坚定了留在皖西的想法,进而取得了对皖西古代史研究的一系列成绩。

    “我们在一起共同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光,今天能够再次故地重游,师生再次相聚,是我们多年的梦想,也会成为我们终生的记忆。”聚会组织者之一汪基正说道,听说姚治中老师将参加聚会,很多同学从省内外各地赶了回来,一位远在江西的同学因故未能前来深叹遗憾呢。毕业后,大家或务农,或当兵,或经商,或从政,但那份浓浓的师生情都一直珍藏在心底。

       简单的问候后,姚治中老师和学生们一同参观了迎驾集团,回忆当年佛子岭初中的场景和大家彼此间的往事……
当年师恩浓

       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记得那是1963年,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在佛子岭初中相识,也与姚治中老师结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师生情。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姚治中,那时在学生的眼中年轻帅气又知识渊博。他的历史课,学生们都爱听还时常吸引外班学生旁听。“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姚老师被发配到佛子岭初中,于他个人是悲剧,但对于我们这些深山里的孩子来说,却是一件幸事。”当时一班历史课代表倪永培现在想起来,姚治中老师踏实做学问的务实态度和对事业的执着精神对他影响很深,且让他受益终生。

      说到做学问,那个年代很多同学都因种种原因放弃读书或觉得读书无用,而姚治中老师总是鼓励学生们坚持读书,多读书。当时大多数学生们都因住家离校较远,中午便留在学校里。为了不让学生们嬉戏打闹耗费大好时光,姚治中老师便安排学生们在教室里练习毛笔字,至今很多同学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姚老师让我们练字可严格了,当时大家还有点抵触情绪,现在我们写得一手好字可都得益于姚老师的教导啊。”汪基正毕业参军到部队后,因写得一手好字得到了赏识和发展机会。说到老师的帮助和教诲,汪基正有说不完的话。

       初中三年就快毕业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姚治中老师先是被批斗后被下放。“老师虽是在上海长大的书生,但他并不娇气和悲观,不仅学会了很多农活,还不放弃所学专业。”那段岁月里,时常有学生冒着风险去看望姚治中老师,有时还会帮他干点农活。“纯朴的学生和众多的传说故事,让我爱上了皖西人、皖西历史。”后来,姚治中老师放弃了回上海、杭州的大好机会,在皖西学院继续从事中国古代史与皖西地方史的研究和教学。

       如今,78岁的姚治中老师已桃李满天下,逢年过节总会有学生前去拜望。而这次五十年后的再相聚,很是让他感动。五十年的风风雨雨,有过苦难有过荣耀,而那些没有被时光消磨掉在苦难中结下的情谊,更是值得珍惜。“姚老师站中间,同学们围着老师站,我们照张全家福!”五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懵懂少年定格在照片里已是两鬓斑白不复当年模样,而照片外的浓浓师生情谊却愈久珍贵和弥香!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3-9-13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师恩浓{:1029:}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