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617
  • 回复2

[六安事儿] 毛竹之乡霍山县诸佛庵镇的两位农民发明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5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霍山县诸佛庵镇的两位农民经过刻苦钻研,发明了竹茹加工机,获得多项国家专利,使竹茹加工不再依赖手工。现在,他们成立了自己的企业,踏上创业之途。

  一条长长的横槽,里面排列着许多圆柱,将劈好的竹条放进去,经过圆柱的缠绕、压挤,就变成了一团团白色絮状的竹茹。近日,在霍山县诸佛庵镇一家毛竹加工厂里,笔者见到了全称为“用于竹茹加工的剖竹及刮削导向装置”的机器,发明者是霍山县诸佛庵镇的农民郭敦锐、徐冠华。

  “别看这台机器比人工要快10倍,但操作起来也容易。 ”郭敦锐一边说一边进行操作。

  郭敦锐和徐冠华两人是高中同学,3年前他们打算合伙做点生意,将目光盯在了一种叫竹茹的竹产品上。竹茹是竹子茎秆里干燥的中间层,是一种中药材。 《本草纲目》记载,竹茹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的功效。

  他们经过考察,发现竹茹都是人工用刀片一点一点刮下来的,不仅浪费材料,而且产量非常小。“如果能发明一台竹茹加工机就好了。”郭敦锐和徐冠华不约而同地萌生了这一想法。2010年10月,两人正式踏上了“发明”之路。

  书到用时方恨少,两个年近半百的大男人又捡起了书本,查资料、找数据,一次次画图,一遍遍计算。实验中,竹茹老是刮不出来,两人不仅投入了多年的积蓄,还欠了债务。性急的郭敦锐想放弃了,而平日沉默寡言的徐冠华却犯了“犟”劲,一边安慰老朋友,一边坚定自己的信心。就这样,两个好朋友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继续搞发明。

  “那时候成天脑子里都是这个发明,经常晚上睡在床上还在想,想到一个数据,就马上起来找笔算,一算就算到大半夜……”“竹子能承受多大压力是有一定参数的,我们以前哪懂这个,只好一点点地试……”郭敦锐和徐冠华至今说起来还有一箩筐的“苦水”。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1年10月,通过最终的样品试验,第一台竹茹加工机研制成功。有外地竹茹生产企业想出高价买断他们的研制成果,郭敦锐和徐冠华都婉转拒绝了。两人注册成立霍山县吉元竹纤维有限公司,生产的竹茹产品已经卖到了安徽、河北、湖北、黑龙江等省内外多家药企。更让他们开心的是,这项发明还一举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7项实用型专利证书。

  机器研制出来了,专利也拿到了,对于郭敦锐和徐冠华来说,这仅仅是创业的开始。他俩说:“我们现在要节约每一分钱,工厂要扩大经营,把我们的竹茹销售到全国各地去。 ”(夏金华)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3-9-15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扩大经营{:1029:}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5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1039:}{:1032:}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