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388
  • 回复2

[六安事儿] 六安76岁老人挖掘灯歌宝藏50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2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5日,记者在六安市金安区东河口镇初次见到陈良亭,这个76岁老人头发斑白、眉毛依然乌黑,一举一动都充满了生气。陈良亭早已从东河口镇文化站退休,但三句话不离他心爱的民间艺术。 “《邀大岭》和《六安灯歌》都是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972年我们到省里演出,可受欢迎了!”谈起自己研究的这两项民间艺术,陈良亭如数家珍。

《邀大岭》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在《诗经》中已有记载,是先民祭祀神农氏的农耕祭祀民俗文化活动,百人同歌同舞,甚是壮观。《六安灯歌》是结合了舞花灯与民歌演唱的传统歌舞活动,最大特点就在于艺人即兴表演的“拆字歌”上,老艺人根据现场的气氛,随机应变地将祝福的话语逐字拆开来演绎一番,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如今,《邀大岭》已经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良亭老人是其传承人,《六安灯歌》则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问及这些年整理民间艺术的困难,陈良亭笑着说:“困难当然有。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不理解,总觉得我这老头子都退休了,还到处跑,搜集这些没人要的东西,不值当。 ”最早搜集《六安灯歌》歌谱的时候,这种民间艺术已近绝迹,陈老走街串巷寻找老艺人,将他们请到自己家中,把他们的唱词一句句记录下来。为推广《六安灯歌》,陈老亲自走进了村老年学校,教村里老人唱《六安灯歌》。陈老不满足于此,他希望这项传统艺术能得到年轻人的喜爱,为此,陈老这些年积极推广,与当地的中学合作,把《邀大岭》和《六安灯歌》带进校园。如今,镇里两所初中都开设了相关课程。这几年,老人每每带领镇里的民间艺术团体参加六安地区的“大别山歌会”,原汁原味的《邀大岭》和《六安灯歌》以独特的魅力一次次征服观众。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3-11-12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听过,弄两段录音听听?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2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邀大岭》和《六安灯歌》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