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年仅15岁的少年在皋城街头流浪,市救助站在送其返乡的途中辗转反侧,少年为隐瞒真实信息多次谎称姓名、家庭地址,救助站工作人员几番劝说、盘查后发现,该少年竟然是一名因参加抢劫团伙作案的网上在逃犯。
2013年12月19日晚10时,110指挥中心接到了热心群众打来的报警电话,在鼓楼新天地庆安街发现了1名流浪少年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看着很可怜。随后,裕安区鼓楼派出所的民警赶到了现场了解情况。流浪少年自称名叫刘某某,今年15岁,家住合肥市包河区文昌新村,父亲病故,母亲出走,跟奶奶一起生活,因为做错事被奶奶责罚,就跑到了六安来玩。派出所民警听完诉说后,立即按照相关规定将其送到了市救助站进行救助。
辗转反侧返乡途 被送往市救助站后,值班人员立即进行了查询,在合肥市包河区确实有文昌新村这个小区,但该少年一口皖北口音引起了值班人员的怀疑,对此少年的解释是从小在皖北生活过几年。次日凌晨,市救助站站长谭大鹏、副站长陈夕联立即到公安机关查询少年的户籍信息,但合肥各县区都查不到与其相符合的信息。回到救助站后,工作人员反复与少年核实信息,但他仍坚持说自己家住文昌新村。于是工作人员开车带少年前往合肥文昌新村现场查找,准备将其交到其家长手中。 文昌新村是合肥市包河区的城中村,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开车在新村里的几条街上转了几圈,少年仍说不出具体的家庭地址,于是工作人员联系了当地派出所帮助协查。但即便派出所值班警官耐心细致地劝说了近一个小时,他就是不说话。值班警察无奈地说:“哑巴不开口,神仙难下手。”救助站工作人员又带着他到文昌新村社区了解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和他耐心谈心,他仍然不说话。在这种情况下,副站长陈夕联决定提出两种办法任他选,一是明确说出地址,与家人做工作,保证不打骂,回去后还是好孩子;二是返回市救助站,根据他当时因在外流浪连续几天受冻而感冒咳嗽这种情况,送到医院进行医治。由于少年始终保持沉默,救助站工作人员最后决定将他带回六安,送到医院进行治疗后再继续查找住址。 信息查询辨真名 2013年12月21日,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又来到医院与少年耐心沟通。经过治疗,少年的病情已大为好转,但仍然支支吾吾不肯说话,直到下午 5点半,他才分两次说出两个名字,但工作人员两次前往公安机关查询都证实其说的是假名字。到了晚上 8点多,在工作人员关爱式的劝说下,他才说出自己的名字是马某某,住在亳州市利辛县马店镇,父亲病故,母亲出走,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为了查找他的真实身份,工作人员要求他把家人的姓名说出来。随后工作人员立即来到公安机关查询,当地没有马某某这个人,但马店镇与他奶奶同名字的人有好几个,经过年龄段筛选,查找到其中一个家庭成员有一个相似信息的名叫马某某的人。 到了晚上10点,通过他家庭亲戚的综合信息,发现马某某在今年因参加抢劫团伙作案,属于网上在逃犯。为了确认,救助站工作人员记下了户籍信息上马某某姑姑、姐姐的姓名带回医院让他辨认,他看后承认户籍上是姑姑、姐姐的名字。随后,特警二大队接到消息后派出民警赶到医院将少年带回询问,经过确认,该少年确实是参与抢劫团伙作案网上在逃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