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826
  • 回复9

[六安民生] 八十载的守护—金寨县郑家四代人接力守护无名红军墓 荣获2013安徽十大新闻人物提名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8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2013年度安徽十大新闻人物揭晓,我市金寨县郑家几代人80年来义务接力为红军墓守墓的事迹感动了江淮大地,荣获了2013年度安徽十大新闻人物提名奖。


  在金寨县长岭乡,郑家4代人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这家人的好口碑并不在于他们做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在于几代人心手相连地坚持做着一件旁人看来再平凡不过的小事——— 守墓。只不过,守的是与郑家人毫无血缘关系的红军墓。


  事情还要从80年前那场惨烈的战役说起,1934年11月,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清剿”,红25军82师800多人在霍山、潜山一带开展敌后游击活动。12月初,部队在行至乌凤沟时,遭到敌十一路军 194旅387团的伏击。红军奋起反击,终因地形不利,血战数小时后,仅200余人突围,600余人壮烈牺牲。


  郑长林亲眼目睹了战事的惨烈。战斗结束后,郑长林和当地乡亲在天黑后出门,挖几个大坑把红军的尸体偷偷掩埋了。
  从郑长林亲手安葬烈士遗体的那一时刻起,郑家人和红军墓便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他担起了红军墓义务守护员的责任。从第一代守墓人郑长林,到第二代守墓人郑学才,然后是郑以清和郑为栋,4代人与红军墓相守相望,而这一守,就是80年。


  解放后,郑学才就在墓旁搭建起一间简易房,白天采石修墓,晚上守墓。村民们都说,他把红军墓看得比自己的祖宗墓还要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郑学才和家人对红军墓进行了多次修缮,用几年的时间将分散的红军墓迁到了一起。2000年后,身体每况愈下的郑学才被孙子郑为栋劝到山下镇上居住,郑以清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成为烈士墓的专职“守墓人”。


  2002年3月,郑家拿出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两万多元钱买来水泥、沙石等建材,与村民组的男女老少们齐上阵,挖土抬石,用3个月的时间义务为烈士修缮了一个主墓,建起祭祀台,栽上了青松翠柏,竖起了“红军烈士墓”的石碑。


  郑学才因病去世后,为完成他的遗愿,儿子郑以清和孙子郑为栋在2004年用全家辛勤劳作挣来的 5万多元完成了另一处红军烈士墓的建造。当年6月,工程竣工后,周边的乡亲们自发买来鲜花和鞭炮赶来祭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当地政府也先后投入十几万元对这两座墓进行了重修和扩建。2007年,这里被金寨县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墓也越来越广为人知,经常有人自发前来祭拜。


  如今,年迈的郑以清仍在距烈士墓不足一公里的老屋中为烈士守墓。通过爷爷、父亲的“言传身教”,祭扫、守护红军墓的这一“郑家传统”已经融入了郑为栋的骨子里,“父亲现在年纪大了,将来我要接过他的接力棒,继续守护这片红军墓,把这个使命传承下去。”  (杨子)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4-1-18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把红军墓看得比自己的祖宗墓还要重”,这句话很重要,很感动。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1 臭蛋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种精神很感人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1029:}{:1029:}{:1029:}{:1029:}{:1029:}值得学习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soso_e179:}{:soso_e142:}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忠厚传家,好人!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撼天动地!
现在的领导 没这待遇了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怜的老革命,打下的江山都让现在这些龟孙子祸害的一塌糊涂了。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soso_e179:}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0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难得的好人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