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354
  • 回复4

[六安民生] 裕安区棉场村陈昌元:一位热衷发明的古稀老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30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在工厂里当过工人、学校里当过民办教师、还干过一段时间的大队书记。如今,年逾古稀的他,不甘寂寞,在闲暇之余,喜欢捣鼓些小发明。这位希望发挥余热的老人,就是家住裕安区韩摆渡镇棉场村的陈昌元。


  陈昌元老人的家,就在乡间的一处平房内,一如普通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1941年出生的陈昌元,如今已经75岁了,不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精神矍铄的他,说起自己的小发明,神采飞扬。


  “年轻时,干过的事情那可就多了。”回忆起过去的经历,陈昌元很是感慨。当时,作为村里有文化的年轻人,陈昌元在原来的老化肥厂干了一段时间工人,后来,在村里又做了13年的民办教师。1989年,从最后一个岗位,村大队书记退下来之后,“赋闲”在家的陈昌元,依旧闲不下来。“在农村生活了这么多年,对农业有了感情,总想着能够做点什么贡献,于是自己在家搞了个小发明。”陈昌元笑着说。


  陈昌元说的这个小发明,听上去还挺有意思的,在老人看来,如果能够推广开来,说不定在提高农作物亩产的同时,还能解决困扰社会的秸秆焚烧问题,此外,滥用化肥的情况也会因此而缓解。“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过去的农家肥,如今已经很少使用了,就是俗称的‘秧包子’,是用烂稻草等烧制而成的,肥效很好。”陈昌元说,于是,他就动起了脑筋,以这个为原理,发明了被他成为“收烟机”的小机械。


  看到记者一脸迷茫的样子,陈昌元笑着向记者解释起来。目前,他制作的这台收烟机,就是在农村锅灶烟囱上,加装的一个机械装置。“做饭时,锅灶里燃烧的秸秆、稻草,会产生大量浓烟,通过收烟机,收集其中的有用部分,就形成了有机物质,可以用作肥料。”陈昌元说,这种肥料是纯天然的,比起市场上的化肥、农药,要安全很多。说干就干,从2007年开始,陈昌元就动手,实践起自己的梦想来。


  记者跟随着老人,爬上了二楼房顶,在烟囱附近,记者看到了一个由几个桶,一个风箱组成的奇怪装置。陈昌元自豪地告诉记者,这就是他发明的“收烟机”。而且这些东西,都是他亲自制作,一样一样运上楼顶,再组装起来的。老人边给记者演示起收烟机是如何工作的,边介绍着,风箱是用来抽烟雾的,而三个罐子里面,就是收集到的“有机肥”。几年间,老人依靠一个传统的竹制梯子,爬上爬下,组装装置、做试验。“最多一天能爬上爬下三次,他这么大年纪了,我真很担心。”一旁的老伴心疼地说。


  当然,陈昌元知道,光有理论还不行,必须要经过验证,才能证明制造的机器是否有效。于是,2014年,他特意用自己的0.9亩田地,做起了试验,使用他自制的这种肥料。结果,发现和另外的一亩多正常施肥的田相比,不仅多收了300斤的稻子,还省下来一百多元的化肥钱,这让他很受鼓舞。带着自己制作的“产品”,陈昌元先后两次来到市相关部门,希望能够通过权威鉴定,看看他的发明,到底有没有价值。“不过,鉴定结果并不一定是最后的结论,我还是希望能否有专门的机构,来鉴定一下,如果真的有用,我觉得也不枉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陈昌元充满期待地说。


  对于老人的坚持,家里人并不感到意外,“父亲是个性很强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想做好。”陈昌元的儿子表示,并不指望老人能够做出多大成就,“老人有所追求,当然好,希望老父亲可以享受这份快乐。”老人的儿子说。(记者 刘进)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5-7-30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一个不简单的老人哇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0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闲不下来的老人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0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给老人点赞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0 19: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韩摆渡的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