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980
  • 回复3

[六安民生] 金寨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绿色转型”打破出口壁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6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终于走上正轨了,放在过去我一个农民可不敢想出口的事儿。”10月13日,金寨县油坊店乡香源茶业联合社负责人巩长团正忙着请安徽检疫检验六安办事处的负责人指点他的加工厂标准化建设。这位来自山东日照的农民,10多年前来到金寨县,被这里的美好环境和优质茶叶吸引留了下来,一直从事茶叶生产加工。


  今年巩长团做了一件“大事”,他要取得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资质,成为一家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原来,巩长团的企业加工生产的“眉茶”正是销往国外的产品,但由于自己没有自营出口经营权,也没有发展外贸的经验,一直以来,产出的产品都是发给上海、江浙的出口企业来做。看着供货的出口企业很快发展起来,巩长团觉得很无奈。今年年初,巩长团听说金寨境内的竹茗茶业已经开始自营出口,老巩下定了决心,开始忙着改建工厂、准备材料,“年底,我们一定办成这件大事”。


  茶业出口之路可行吗?不少和巩长团一样的业内人士都有这样的感觉,近年来,随着质量安全备受关注,符合欧盟要求、低农残的茶叶市场走俏,供不应求。虽然我市是产茶大市,目前茶叶出口量却很少。安徽检验检疫六安办事处负责人刘全卫告诉记者,可以拿六安和黄山的茶叶出口做个比较,每年黄山市茶叶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而六安茶叶出口额仅为黄山市的十分之一。刘全卫说,虽然欧盟出口标准比较严苛,对我国出口茶叶的农药检测项目达到了200多种,但也要看到由于出口的需要,可以使食品源头质量安全有了更严格的监管,使生产企业更卫生、规范的管理,有利于实现茶产业向高端、生态方向发展。目前,我市已建成霍山、金寨两个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创建示范区,引导种植农户增强质量安全意识,有效运转农业化学投入品、添加剂控制体系,实现了六安茶叶自营出口“零”的突破。2014年,茶叶自营出口额1650万美元。今年上半年,茶叶出口拓展了欧盟市场,出口额达95.6万美元。


  万亩茶园,秋色无边,在金寨县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茶园里,记者感受着绿色防控带来的成效。清新的空气,优美的自然环境,让人有种置身公园的舒适感。每片茶园里都均匀地分布着,嫩黄色的粘虫板。正在田间进行茶树修剪和茶园管理的农户告诉记者,这些粘虫板、太阳能杀虫灯都是采取了群众自筹50%,政府补贴50%。绿色防控不仅大大减少了农药使用,也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和品牌的影响力,提升效益。


  在金寨县农委,记者了解到,该县六安瓜片的产量由去年800吨提高到1200吨,产值由2.8亿元提高到4.5亿元,出口炒青茶由4000吨增加到6000吨,产值由7400万元提高到1.48亿元。县农委副主任解正定告诉记者,“出口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机遇和新的发展,对于整个茶产业来说,也是一种促进作用。比如茶园管理规范化,降低茶叶产品的农残检出等,一方面提升了六安茶叶的品质,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茶叶出口,茶农能得实惠吗?在金寨县,通过示范区的发展,出口企业对茶叶高质量的品质要求,产生了一个“利益倒逼机制”。茶叶出口加工企业从外贸部门取得符合欧盟标准的高品质、低农残茶叶销售订单,茶叶出口加工企业高价收购定点的示范区优质毛茶。“比如出口欧盟标准的茶叶,收购价格上就要比普通品质的茶叶多出10-15%,今年省茶叶公司在我县设立无糖茶收购点,计划收购100万斤。每斤单价就提高了0.6元。”解正定解释说,利益的驱动促使企业重视“绿色”、低农残优质茶叶的生产,以获得更多经济效益。出口企业的市场收购高标准要求又产生提高茶叶质量的“倒逼”机制,促使初加工企业、合作社自觉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茶叶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从而获得整个产业链的叠加效应。这些企业和组织在生产常规产品的同时,利用示范区茶叶优质资源,开发生产高端绿茶,提高茶叶附加值,增加了示范区茶农的受益。


  “除了茶叶,六安还有羽绒、柳编、水产、中药材等农产品资源都很丰富,但出口总量占全省的比例很小,经济外向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后劲有待增强,但也可以看到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刘全卫说,今年,安徽检验检疫局将支持六安市争创安徽首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把示范区建设扩展到六安茶谷等区域,逐步将范围拓展到石斛、百合、中药材、水生动物等产业。(记者 鲁艳艳)


  采访札记:

  六安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但仅仅有生态环境还远远不够。六安的农产品要走出国门,换得真金白银,还得依靠加快农业生产转型,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利益倒逼机制未必不是一件让产业升级、产品提质,农户得实惠的好办法。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当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正确引导和帮扶,让农民和农产品生产企业都认识到绿色经济的好处,不断强化绿色发展意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凝聚优势。农产品生产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上实现突破和升级,努力获得国际认证和环保标志,壮大自己。只有产品符合高标准的要求,才能获得国际认可,适应新形势的潮流,老区的绿色发展才有可能实现,农民才能走上富裕之路。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5-10-16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走出国门了。拿这个产业做的大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6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产业优化升级,与国际接轨1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6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寨的又一次飞跃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