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六安市正大力推进G312工业走廊及金叶一体化建设,力争打造工业经济的增长极、绿色工业的示范区、特色产业的集聚区,把G312工业走廊建设成为“调转促”示范带。
打开六安市地图,以312国道为轴的工业走廊似一条玉带,将合肥与河南紧密联接在一起。这条全长87公里的工业走廊,东起该市示范园区,与合肥市相连,西至叶集试验区,与河南接壤。
工业走廊涵盖区域是六安传统的商贸发达地区,交通条件和经济基础良好,区位优越,优势明显。沿线涉国家级六安经济开发区以及市示范园区、金安(城北)开发区、裕安开发区、金寨现代产业园区、叶集开发区等5个省级开发区,平桥工业园、姚李工业园、分路口工业园3个工业集中区。截止2014年底,这9个园区规划占地面积300平方公里,规上工业企业364家,占全市的36%;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44家;2014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约173亿元,占全市的39%。
基于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G312工业走廊以高标准高定位拉开了建设的序幕:
———工业经济的增长极。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工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引领六安市产业转型升级。
———绿色工业的示范区。大力推行技术改造和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区域配套协作水平,突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打造智慧园区、绿色示范园区,引领全市工业绿色发展。
———特色产业的集聚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优势资源集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打造特色和优势突出、影响力较大的区域品牌集群,引领全市工业跨越发展。
记者了解到,G312工业走廊总体布局为“一条主轴、两个组团、三个节点”,其中一条主轴即312国道,两个组团即东部工业新城组团,金叶一体化组团,三个节点为城南、分路口、姚李乡镇工业集中区,总体呈哑铃状结构。
在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上,工业走廊坚持“错位发展、培育集群”的原则,挖掘比较优势,提高产业集聚和延长产业链,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园区为主体,明确首位产业,对首位产业、主导产业集中度提出量化指标,重点围绕首位产业引进项目、壮大产业、拉长链条,把首位产业规模和产业链条长度作为衡量园区发展质量的重要依据。注重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兼顾自身发展与互补互助,提高产业关联度,打造特色工业集中区和产业配套区。
大幕拉开,蓝图也已绘就。G312工业走廊及金叶一体化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末,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30%以上,亿元企业达到400家,10亿元企业达到20家,培育2-3家百亿企业,3-5家上市企业,形成一批百亿级的产业集群。
“进一步做大规模企业的数量,做强工业经济的总量,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主导产业的份量,提升工业经济的质量。”在近日召开的六安市工业暨G312工业走廊及金叶一体化建设推进会上,孙云飞表示,六安将按照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整体部署,做好结合文章,在工业发展上高度重视、立足实际、创新路子、加快步伐、形成合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