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125
  • 回复4

[六安民生] “大家都有病”的众症时代,你有没有关注自己心理健康?或许,该重新调整一下自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9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2799193875 于 2015-11-9 09:51 编辑

   焦虑、失眠、抑郁、“亲密关系恐惧症”“社交恐惧症”……信息高速运转、大数据快速传播的今天,这些平日里人们颇为陌生的词语,谁能料到,竟然也会像感冒病毒一样悄悄潜入我们的生活。
QQ截图20151109094800.jpg

网络配图

  有人说,这是个“大家都有病”的众症时代,拖延、囤积、焦虑、注意力匮乏、“手机依赖症”“选择障碍症”“亲密关系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当这些古怪的病症在都市人群中大面积爆发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起和自己好好聊聊,或许,该重新调整一下自己,或者,该去看看心理医生了?
  新型“感冒”:心理也会生病吗?
  宝宝健康可爱,自己有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在外人眼中本该是幸福美满的朱亚(化名)女士却有着解不开的心结,经人介绍,近日走进了我市知遇心理工作室。
  “我的问题主要是处理不好自己和婆婆之间的关系,我是外地媳妇,和婆婆共同生活相处的这两年,我觉得特别压抑、很不开心,特别是上次和婆婆有了一次争吵之后,我的内心一下崩溃了,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在心理工作室,朱亚几乎是哭着在介绍自己糟糕的境况。
  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朱亚卸下心理防线不停在诉说自己眼下的状态:和婆婆多次闹不愉快留下心结,工作压力大、自卑、教育孩子的烦恼、吵架之后的自责,生活一团糟……心理咨询师朱仁敏和工作室的成员从头至尾认真聆听。
  朱仁敏是知遇心理工作室的主要负责人,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四年多时间,现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安徽省危机干预学会会员,家庭教育志愿者,公益团体暖心社组织者。她说,工作室成立以来,一直主张用心交流,用爱温暖,严守保密,最终目的是希翼通过交流沟通探讨,帮助来访者获得心灵成长

  “说了这么多的不愉快,能和我们回忆分享一下你和你老公恋爱那会儿的情景吗?”朱仁敏提议。在稍微轻松的氛围中,朱亚又回忆起自己和老公相识相爱的过程,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我还年轻,我不想自己的生活这样继续下去,也想把一些正能量带回家庭,我想寻求你们大家的帮助。”朱亚的情绪从激动到渐渐平和,但透过她的双眼,仍能感受到她深深的迷茫和无助。
  在认真倾听、深入交谈、引导回忆后,朱仁敏和工作室成员用一种叫“家排”(家庭系统排列)的方法对朱亚进行心理指导,几乎每位成员都参与到了这个指导活动中,期间,朱亚压抑的情绪仿佛找到了宣泄口,失声而泣……
  透过朱亚的问题,我们可以窥见,今天,如朱亚一般,心理暗含问题,甚至影响了自己的生活或身体的人群不在少数。朱仁敏告诉记者,近些年,随着社会竞争增强与生活节奏加快,心理疾病发病率激增,产后抑郁、焦虑症、强迫症、睡眠障碍等等,仿佛一种新型感冒正走进我们的生活。据悉,以她为法人代表的知遇心理工作室成立两年时间以来,相继成立心理成长小组、家庭教育读书会,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专题活动,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普及心理学知识,激活大众参与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帮助参与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两年来,参与者来自各行各业,专业一对一心理咨询来访者达200人次左右,以亲子关系、婚姻家庭、学习压力、人际困扰等为主要咨询内容。一些关心、热心和专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员更是以长期会员的身份参与工作室组织的每一次活动。目前该工作室已组织小组成长活动近50次,对数十种心理难题进行过探讨。
  大众态度:不敢正视自己心理有问题
  “其实,每个人都有内心冲突的时候,主要看个人能否承受,如果不能承受,就应该去接受心理咨询。”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鹤群,2006年开始从事心理咨询研究,连续6年接受过精神分析治疗师训练,近四年来一直接受专门督导,有过百余次的亲身治疗体验,至今共接待来访者2000多人。
  “只是在面对心理冲突或问题的时候,很多人因为耻病感,选择了默默承受。”刘鹤群告诉记者,前几年他曾经去过德国,在德国有5500多个心理机构,每个机构至少有4名以上工作人员,人们敢于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定期不定期做一次心理咨询,长的通常要排队6个月才能拿到号。
  45岁的王女士将近七个月时间备受失眠煎熬,还伴有突然发抖、出汗等惊恐障碍症状,半年来已是心力交瘁,迫不得已看医院门诊,经过问诊检查,得出了颈椎有问题的诊断,回家服药一月余症状仍不见好。在朋友和家人的建议和劝说下,王女士找到了心理咨询师刘鹤群。
  “来访十几次,通过专业陪伴、心理指导,如今王女士失眠症状好多了。”刘鹤群说,这些年,自己接待过的心理案例类型几乎数不过来,但大多有共性,比如一些心理问题常常与早年成长发育时的特殊经历或家庭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一点通过心理咨询,专业陪伴,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应得到关注和关爱。”刘鹤群说,留守儿童因为成长过程中父母不在身边,或因爱的缺失,厌学、叛逆、打架斗殴、沟通障碍、缺乏自信等问题凸显。
  长期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刘鹤群组建了省内第一支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队伍,经常自发去一些边远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几年来印发了2000多份《关爱留守儿童手册》,在不少学校引起较大影响,更获得明显效果。
  卸下防线:让阳光洒满我们的内心
  在采访中,刘鹤群、朱仁敏等心理咨询师呼吁,每个人都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正视某个阶段心理问题的存在,然后去解决化解它。他们表示,对某些人群来说,心理问题给人带来的痛苦不亚于身体疾病的痛苦。而很多看似是身体疾病的病症其实是心理问题的一种表达方式。
  “身体表达情绪,心理学上认为,很多疾病如胃病、胃溃疡,其实与心理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健康才能身心愉悦,由此可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刘鹤群说。
  如今,有关心理健康问题的名词更加扩大化:拖延、囤积、焦虑、注意力匮乏、“手机依赖症”“选择障碍症”“亲密关系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实际上,这些“病症”处于某种心理障碍和真正的疾病之间。有人认为,这些“病症”的出现与都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特征息息相关。一方面,人们承受着现实世界巨大的压力;另一面,互联网成为人们的另一个外挂“器官”,不断填喂信息,在弥合人们信息焦虑的同时制造着更大的焦虑。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一种“症”都是人们对于自身不安全感、焦虑和恐慌的对抗与解压,同时更是这个时代病灶的映射。
  “这的确是个众症时代,伴随着心理疾病发病率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度也应不断提高,心理咨询、治疗已经成为人们一种需要。”心理咨询师们认为,如果每个心理疾病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以避免很多类似青少年遇到小挫折就自杀、年轻妈妈抑郁跳楼等悲剧的发生。
  “以前,我眼里看到的天空都是灰色的,看不到希望,现在,我能感觉到阳光、呼吸,终于也有了活着是美好的体验。”抑郁症患者方某经过接近百次的心理咨询和指导,这样吐露自己的心声,作为一位经历者,她呼吁大家都要常常关注自己的内心,卸下心理重担和阴霾,给自己输入更多的正能量。
  “当我们及时地化解、消除随时会出现的心理问题,让阳光、正能量充满我们的内心,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心理咨询师朱仁敏说。(记者 李文斌 谢菊莲 来源皖西日报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5-11-9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心里疾病的多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9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承受太多了吧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9 10: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安慰 求陪同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9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病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