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342
  • 回复4

[六安事儿] 婚后儿女成“傍老”族,有些老人是心甘情愿被“傍”,你怎么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7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然结婚了,但家里不开伙,中午晚上去父母家或公婆家吃;需要大扫除,父母会上门帮忙打扫;想买房买车,先问问父母能给多少支持……这样的生活情形在本地并不少见。如今有一些单身青年人或青年小夫妻,生活依旧离不开父母的帮忙,“傍老族”一词也应运而生。而有些父母起初也是心甘情愿被“傍”。
QQ截图20151217092619.jpg

   生活“难”独立
  26岁的赵晓璇毕业后考入一家保险公司,是一名行政人员,平均收入每月在4000元左右,经济上早已可以独立。但她仍与父母住在一起,平时除了上下班、就是和朋友、同学聚聚,生活很有规律也挺轻松,因为家务活都由父母包办。她坦然,“在家住的确方便很多,省了房租、饭钱不说,下班回家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平时打扫卫生、洗衣也是我妈包办。”
  采访中,还有的年轻人即使结婚了、不与父母或公婆住在一起,仍没有断了“傍老”的情况。市民章先生结婚大约半年多,因为小夫妻俩都是独生子女,双方老人不放心家务,于是继续照顾。待章先生夫妻俩上班后,住在同一个小区的父母偶尔会上门打扫卫生、整理家务,“我妈有一把我家的钥匙,她一周大概会来两、三次帮我们整理整理。平时中午我和老婆都不回家,在单位吃,晚上回来也是回我父母那吃,所以我家只有周末才开火。”
  记者查阅一些资料发现,“傍老族”不同于“啃老族”,一般而言他们学历不错,也有着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和收入,经济上能够独立,但是在生活上,离开老人却寸步难行。
  老人情愿“包办”
  对于“傍老”一词,赵晓璇的父母称既然有条件,自己也愿意。“我和她爸爸都有退休工资,不缺钱花,她的工资让她自己打理。我们就一个女儿,能多照顾一些就多照顾一些,再说了,现在的年轻人工作也不容易,老人如果能在生活上伸手帮一点,也减轻点她的负担,不是吗?”其母张女士说。
  工作难、收入低、物价高、压力大......这些已成为“傍老族”自我安慰的通用理由,而更多父母的宽容,助长了他们的底气。其实,在“傍老”事例中,有些老人认为自己起初心甘情愿被“傍”。而值得关注的是,如今这类人群中从最初的“傍吃”向“傍房、傍车”演变,依靠老人供养。
  “等孙子再长大一点,我就回老家。”说这句话的洪女士,如今已在儿子媳妇家住了两年多了,她计划着等孙子上幼儿园之后,提出“回老家”的想法。“起初儿子媳妇忙,孩子出生了没人带,我提出来帮他们带。但住在一起的时间一长,和年轻人的矛盾也多了起来,比如买个东西,我觉得媳妇买的贵了,媳妇觉得我买的不好,虽然不是大矛盾,但也影响心情。”洪女士说,加之在这儿又没多少朋友,不如回老家省心。(记者 方吉杰 邱杨 来源大别山晨刊)
  名词解释——
  傍老族:“傍老族”指成年、有谋生能力,却依旧躺在父母怀里,在不“断乳”的状态下生存的年轻人。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向父母要钱。有专家学者指出,“傍老族”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事实上,对一些经济并不宽裕的家庭而言,“傍老族”已经表现出向“啃老族”演进的趋势,成为部分中老年人沉重的家庭负担和新的心理焦虑。(来源:百度百科)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5-12-17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家庭不一样,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7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在世不就图个潇洒嘛。何必活的那么累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7 15: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这不叫傍  老人如果不和儿女住也觉得孤独  还不如在一起过日子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7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年亲人在结婚后的生活中应该感恩父母、感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抽出一点时间常回家看看。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