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上午,本栏目接到群众投诉称,称裕安区青山乡一家废旧塑料颗粒加工厂,在无任何环评手续以及无任何污水处理设施的情况下开工生产,每天生产时气味难闻,排放的废水给附近水渠造成严重污染。 根据群众的投诉,记者驱车从村村通水泥路行驶到机耕路,再经过三处流水的浅滩才进入废旧塑料颗粒加工厂的生产区域。记者在现场看到, 这家加工厂属于小作坊式生产,生产时噪音震耳欲聋,一股塑料燃烧的刺鼻气味和浓烟扑面而来,工厂没有任何防尘防烟措施。车间里噪音很大,连面对面说话都听不清。记者观察到,废旧塑料颗粒加工厂生产厂房是简易搭建的工作棚,无环保审批手续,随意露天堆放的塑料薄膜散发着阵阵气味,加工产生的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水渠里,水面泛起黄色泡沫。 不仅如此,废旧塑料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加工厂回收的废品堆在外面如一座座小山坡,经日晒雨淋,渗出许多废水,直接流到了附近的水渠和低洼处,有害物质渗到地下。但该厂老板表示,他们抽的是水渠的水,用过以后还排放到水渠,也是循环使用。 记者:水是怎么用的呢? 塑料颗粒厂老板 汪福成:水是上面大堰下来的我们循环用。水抽上来,上来再下去,循环。这个堰叫毛大堰。就是桃河水库下来的水,宋岗村。 在加工车间,堆放着上百袋成品塑料颗粒。该塑料厂老板告诉记者,他也知道像他们这样的作坊式加工厂办不了环评,也买不起污水处理设备。 记者:你这个厂是哪一年落成生产的? 塑料颗粒厂老板 汪福成:生产时2010年吧,每年产量大概在100多吨,主要是塑料颗粒。 记者:像你们生产的塑料颗粒主要用做什么加工使用? 塑料颗粒厂老板 汪福成:人家回去也是制作编织袋。 记者:原来在什么地方呢? 塑料颗粒厂老板 汪福成:在江阴那边打工。 记者:你目前这边有几名工人? 塑料颗粒厂老板 汪福成:六个,都是本地的。 记者了解到,汪福成所能提供的只有一本2014年在裕安区市场监管局城南监管所办的营业执照,其他证件全无。针对该厂存在的严重污染现状,记者来到城南市场监管所,负责人表示营业执照确实是他们办理的,不过一直以来市场监管人员也并没有到现场查看,今天他们会立即安排执法人员进行查处。 随后记者在裕安区环保局了解到,他们在十多天前,已经接到群众举报,执法人员到现场责令其自行拆除生产设备,没有料到该厂还在偷偷生产,下一步将对其进行查封。 裕安区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 朱严旗:我们在3月9号接到群众投诉以后,立即安排辖区的一中队到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在调查的当天他们加工厂没有生产,我们一中队的同志要求他没有生产也要拆除这些设备。现在再次接到投诉我们立即安排辖区执法人员到现场,对他的设备进行查封。 记者:过程大概需要多久?
裕安区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 朱严旗:大概需要一个礼拜,我们争取尽快,因为有的程序要上报。 新闻态度:市场监管部门发了营业执照,连厂建在哪儿,怎么个生产状况都不清楚。环保部门责令停产,却并不查封、拆除其生产设备。究竟是监管乏力,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这家违规加工厂 偷偷排污好几年。如此行驶职权,你满意吗?本栏目也将对执法部门的查封结果做进一步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