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涉众型经济犯罪也日益高发。 5月15日是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集中宣传日,今年宣传日主题为“防范风险,护航发展”。连日来,我市各级公安机关走进高校、街头,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活动。 我市公安机关走进高校和商场等一些人员密集场所,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集中宣传,在国防科技学院和皖西学院,民警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向大学生们讲解传销、盗刷银行卡等犯罪行为。
【现场声】
例如今天发展传销,你把钱给我了,你再发展别人,把钱给你,别人在发展别人把钱给你,连续不断的,连续不断的,就等于这个水源一样,他就有钱,不会倒,但是一但断了,到最后转不下去了,他不就跑了吗。
现在有的时候外地的同学喊你过去玩或者说给你介绍工作,以前有湖南、广西的大学生就是说同学给介绍工作(要注意)。
采访中发现,市民和大学生们在生活中也的确遇到了很多疑惑。
市民:我咨询的就是最近有人跟我说中奖了,然后要我的身份证号,拍的照片和卡号,我想问下,这个透露出去的话会不会对我有什么不利的影响。民警刚才对我说最好不要透露个人信息,之前不认识而且号码是河北的。
学生:我在学校看到很多借贷宝软件,就是说你把钱存进去给你多少利息,从中获得一点小利。借贷宝这个平台就是现场让别人注册,分发很多小奖品。分期付、爱学贷都有,学校里面就有。你向他借钱,手机、银行卡都要绑定的。
学生:我问了现在社会上不是有很多借贷宝的事情吗,我问下怎么处理。就是他让你输入银行卡号,我觉得应该有点危险性,所以还是应该加大宣传。校园里面也有,就是扫二维码,弄一些软件的。
显然,学生们对于这类借贷平台还是有一定警惕性的,对此,民警表示,学生首要的应该是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泄漏。
裕安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 王进:高校这块是特殊的群体,学生比较多,而且学生的思想和理念比较先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容易受到新进的一些犯罪所欺骗,而且年轻人我们认为可塑性比较大,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具有一定的宣传作用。
这骗术五花八门,有时候防不胜防,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当前都有哪些经济犯罪案件较为高发?它们会给市民带来什么样的损失?市民应如何做到自我保护?
记者了解到,近十年来,我市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2376起,挽回经济损失几十亿元。那么,当前有哪些经济犯罪最为高发呢?民警介绍说,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涉众型经济犯罪,如传销、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案件高发。
金安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 谭长军:涉众型的经济犯罪包括非法集资、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组织传销,以及制假售假和期货、金融、证券及银行卡犯罪。像这类犯罪一般受害人涉及的人员多、范围广,影响也很恶劣,损失也很重,所以进行涉众型的经济犯罪宣传活动很有必要!
涉众型经济犯罪呈现“金额巨大,涉及面广;手法多样、不断翻新;虚假许诺、高利回报;合法掩护、编织光环”等四大特点。目前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涉及范围在不断扩大。从行业看,涉及农业、养殖业、房地产、医药、文化、旅游等领域;从人员看,涉及下岗职工、退休老人等弱势群体和学历较高的城市“白领”
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犯罪手法越来越狡诈、越来越具有欺骗性,有些犯罪甚至还呈现出公开、半公开发展态势。除了有关部门亟须加强监管和查处力度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群众投资渠道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不法分子采用诱惑性极强的虚假宣传攻势,使经营者和投资者处于信息严重不对称位置,群众缺乏对企业的业务经营和资信进行印证和深入了解的渠道,很难作出判断,加之贪利和盲目从众的心理支配,投资行为往往缺乏理性。
金安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 谭长军:如果要进行经济方面的投资的话,一定要查看对方公司是否有合法的主体,是否有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资质,是否有正规的办公场所和人员,不要被短期的高额的利息和投资回报所迷惑!
新闻有态度
这天上不会掉馅饼,很多骗术的成功都是源自于我们自身对物质财富的不切实际的追求。所以,防止被骗还是要从我们自身做起。
记者:孙伟 黄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