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中锦鲤畅游,岸边草绿花红。六安城区最大的城市公园——中央公园2010年建成后,已成周围居民休闲娱乐的首选。也许您不知道,这个总面积60万平方米、植物种类繁多的生态水景公园,全部利用收集雨水对公园中的植物进行浇灌,一年节水10万吨。
中央公园坐落在市ZF北门对面,为打造“与世隔绝”的效果,公园在临四周马路一侧种植了一片适宜本地生长的乔木林,把噪音挡在了公园之外。漫步于公园之中,遍布着7口大面积的水塘和多色块的湿地。这座公园中的植物生长状态和一般公园不太相同,植物都没有做过多修剪。公园物业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说,公园在设计之初就是希望能够让市民在城市中寻找到原生态的感觉。
公园在当年规划建设时,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原则,充分利用坡地地形,整理并开挖洼地,形成7个人工塘,并开凿数百条总长达3万米的沟渠,收集降雨时地面和屋顶流水,汇向水塘。而7口水塘通过涵管相通,调节各口水塘的蓄水量,在水塘种植荷花、睡莲、芦苇等水生植物,净化水质,鱼翔浅底。
5月23日,市园林局公园管理科科长翁红梅说,为了不给城市增加用水负担,整个公园极少铺设市政管网,公园中的片片水域就承担起了收集雨水的作用,降雨天气时,雨水对公园中的植物直接浇灌,非降雨天气时,就用存集在水塘里的水。考虑到降雨时,一部分水流向地面,公园在建造时就格外注意地面的处理,在公园的停车场,砖块上有许多孔隙,这些孔隙上种植了小草,下雨时,雨水就可以通过这些孔隙进入地下,增加地表入渗量,滋润花花草草;林间小路的路面是坡形的,下雨时,路面上和雨水能极快地淌进两侧沟渠,沿沟渠再流到水塘。公园内的6多万平米水塘的补充水、49万平米绿地浇灌全部来自雨水,水景、绿地养护水源也全部自给自足。中央森林公园把从天而降的水资源发挥到极致,每年节水高达10万吨。
中央公园物业管理处工作人员说:“公园‘吃水量’大,雨水回收利用靠天‘喝水”的原生态灌溉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公园自建成开放以来,水塘没干枯过,水深基本保持在1.5-2米。通过节水,节约的水费用于完善公园内基础设施建设,更适宜市民休闲娱乐而流连忘返。” (刘扬 奚秀娟 来源大别山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