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150
  • 回复3

[六安事儿] 86岁的六安才女教了40多年书,如今她做的这件事让好多年轻人望尘莫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2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安86岁才女活得潇洒!
   唱歌、作词写诗、绘画练字是她生活的全部

   她还把攒了一辈子的感悟写成了回忆录

   86岁老人陈国华耳聪目明,身体康健。她曾是一位人民教师,教了40多年的书,退休之后,来到六安市老年大学学唱歌和诗词。近年来,陈奶奶已写了好几本诗集,目前正着手写个人回忆录。5月31日,在城区银和老年公寓,六安新周报社区记者拜会了这位八旬的“才女”。
QQ截图20160612095832.jpg


   作词写诗是她生活的全部
   见到陈奶奶时,她刚刚吃完饭。精神矍铄,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些。老人平日的饮食很随便,从不吃什么补品,生活也十分节俭,会把吃剩下的饭菜留着,回头热一热再吃。这两年,陈奶奶仍耳聪目明、腿脚灵便,从没生过大病。

   她喜欢溜达,有时候一天能走5、6公里路,还感觉不到累。“我每天都要练字,在宣纸上写上我喜欢的诗词。”一边说着话,陈奶奶一边写着字,窗台边绿油油的植物,映衬着她此刻的心情。
QQ截图20160612095837.jpg

    老年公寓的院长徐晓红介绍,陈奶奶不像公寓别的老人总是凑在一起打麻将,她最喜欢看书看报。最近这些年,自从迷上写诗之后,老人读诗更是爱不释手,经常看书看到深夜。在陈奶奶的书桌上,写着一张“夏季每日时间表”,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1点半,她以小时安排着自己每日的活动,其中看书报看新闻写诗,几乎占据了大半时间。
QQ截图20160612095844.jpg

    老人写诗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限字数,不限长短,对仗工整,表达方式多为记叙和描述,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耳目一新:在公寓里的日子,陈奶奶看到老人们过得怡然自得,随即创作了一首诗歌《咏老人》:“老妪苍翁聚一堂,集体吃饭顿顿香。休怨时光是流水,自然规律不可挡。执笔勤耕抒心意,抖擞精神放声唱。莫谈懒人尽黄昏,岁末宛如少年郎。”

   她打算留给子孙一本回忆录

  “有时候想起过去的事,就得拿笔记下,生怕忘了。”虽然生活充实,但是陈奶奶总在抱怨时间不够用,有时候不愿出门。原来她正准备撰写个人回忆录,而且已经写好了一部分。
QQ截图20160612095853.jpg

    她写的个人回忆录开篇

  “我出生在1931年,家里穷得没饭吃,是妈妈用高粮面糊糊把我喂活的。”陈奶奶说,她出生在辽宁省,经历了战争年代,更懂得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她18岁那年,她光荣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那时候,陈奶奶生活的村子还没有设立学校,她把报纸铺在土坯上就成了课桌,把床的靠背拆下来,抹上一层锅底灰就成了黑板,挨家挨户动员村民送孩子来上课。
QQ截图20160612095859.jpg

    在她的努力下,学校有了第一批15个学生来上课,也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陈奶奶说,她在老师的岗位上时,开始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慢慢地她已经习惯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都用诗歌讲述出来,到目前已经写了不少诗词。
QQ截图20160612095907.jpg

    写诗词的过程,她萌发了撰写个人回忆录的想法。这几年,她断断续续地回忆着自己从幼年、青年、成年,及老年的生活故事和感悟。陈奶奶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自己的回忆录印成一本书,作为留给子孙后代,希望他们通过她的故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和生存。(六安新周报)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6-6-12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愿健康长寿!!!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2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人一生平安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2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安排的很合理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