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开庭的是彭德发诉讼宋某某、杨某某劳务工伤赔偿纠纷一案,原告彭德发是独山镇源潭湾村人,是个木匠,2015年6月,彭德发在宋某某带领下给杨某某盖房子的过程中,不慎从房顶上摔了下来,当时伤势很重。
彭德发 有六米高,当时掉下去了,我这个安全帽全部都碎掉了,人就不知道了,胸椎六、七、八都坏掉了,后面这个肋骨多处都断掉了,另外这个颈子也断掉了。
受伤以后,彭德发先后进行过两次大的手术,花费了巨额的医疗费用,宋某某只垫付了大部分的医疗费用,至于其他损失,他是只字不提。期间彭德发曾多次找到杨某、宋某协商赔偿的事宜,都没有达成协议。无奈之下,彭德发只好一纸诉状将二人告上法院。该案原告因身体原因行动不便,独山法庭的法官们决定将庭审开到农家门口,方便当事人诉讼。12月14日上午10时整,按照原定的开庭时间,审判员宣布开庭,在彭德发家的门前,在庄严的国徽下,伴着鸡犬之声,原告与被告的代理人就工伤赔偿争议各自举证,双方辩论激烈。由于双方分歧较大,法庭将择期宣判。
独山法庭庭长 陈浩 我们独山法庭管辖的5个乡镇,在裕安区来讲是属于边远山区,老百姓打官司极不方便,另一方面,当地的群众出去务工比较多,造成一些伤害也比较多,遇到的法律问题也比较多,为此我们利用移动审判设备,把这法庭开到农家,一方面体现法庭的公开,因为这个设备能够实时上网,通过网上平台能够查阅这个庭审过程,这是监督,第二个是宣传,通过这种方式把法律宣传到农户家。
“背包法庭” 的庭审现场虽然设在农家院落,庭审人员少,但是庭审过程是庄严而神圣的。在案件审理现场,不少村民也放下手头的活坐在边上观看案件的审理,他们专注倾听原告被告双方代理律师的辩论,希望了解案情的进展,村民们表示他们第一次看到案件在家门口审理,感到很新奇。
村民 我第一次看到了吗,也不容易,这么远,这样冷。
对于当事人彭德发来讲,感激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彭德发 这个开到我家门口,省得我去跑,政策对我太好了,我老百姓相当感谢,给我带来方便了。
据了解,裕安区人民法院自2015年11月以来推行“背包法庭”,截至目前,裕安区法院开展巡回审判65次,其中运用“背包法庭”20余次,更好地做到了“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发展到哪里,人民法院的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记者: 李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