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起元宵节,大家常会用“闹元宵”来形容,一个“闹”字,显示出了节日里欢快、喜庆的氛围。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历史记载中的热闹景象渐渐没有了,大家也都忙于各种事物,但在老年人群中,元宵时节拾起往年的记忆,依旧十分珍贵。 “记住,2月11日那天是元宵节,一定要一家回来吃饭。”接到母亲叮嘱的电话,35岁的何亮连忙答应:“好,好的。”因为他知道,若是应答的有所迟疑,过两天母亲肯定又得来电话催,“这么多年,我家一直保持着元宵节回家吃饭的‘规矩’。” 在本地人看来,过完元宵节才算是过完年。元宵节也是一家团圆的时节,以往的舞狮子等热闹活动难寻,但煮上一锅元宵,一家人围坐桌前吃团圆饭,仍是不少老年群体重视的一件事。
市场: 老人习惯传统口味
最近,城区里多家超市的元宵、汤圆已经拉开销售活动序幕,冷藏柜中各种品牌的元宵、汤圆摆放整齐,待顾客挑选。虽然这两年,不少元宵、汤圆品牌推出了不少种新馅口味,巧克力、红薯、香橙等都可入馅,但对于多数老年人来说,却不是首选,“选两袋黑芝麻的,家里吃习惯了,其他口味怕吃不惯。”选购元宵的一位老大爷如此说,他觉得这些新口味可能吸引年轻人,老年人口味常年养成了,不一定会喜欢。不过,如果带有“无糖”、“低糖”等标识,他会愿意选一选,“有高血糖,不能多吃,但过节不能不吃,无糖的应该比较健康。” 2月8日,从记者走访的情况来看,价格上,传统口味汤圆较为亲民,如某品牌450克的黑芝麻汤圆价格为9.9元,还有的品牌打出了“满额立减”的活动。相关销售人员表示,依照经验,元宵节前夕会有不少年轻人来购买元宵,销量会增加,提前来买的以老年人居多,他们选择的口味也以黑芝麻、豆沙、花生等传统口味为主。
老年人: 元宵节也是团圆节
“以前过完元宵节才算过完年,现在放假短,孩子们初七就上班了,但我叫他们元宵节一定要回来吃饭。”市民何亮的母亲耿女士说。在她看来,一家人热热闹闹吃碗元宵才算给过年画上个圆满的句号。以往,她还会买糯米粉自己做些汤圆,年纪渐渐大了之后,精力不如年轻时,改成了买袋装成品的,“我年轻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自己做汤圆。我家做的是那种小的,不带馅的,我们跟着长辈后面,一下一下地学着搓汤圆。现在的小孩,估计都不会搓汤圆了吧。” 子女渐渐长大成家立业后,平时也忙于各自工作、家庭,70多岁的耿女士仍记得让子女在元宵节那天回家吃顿饭,吃碗元宵,渐渐成为她家的一个“规矩”。
年轻人: 吃元宵图个气氛
而对于一些已经上班的年轻人群来说,元宵节的元宵、汤圆估计得到节日前夕才去买。市民胡女士说,“今年是周六还不错,周五下班可以去买袋元宵。要是遇到节日撞上工作日,可能当天才想起来去买。”不过,在她看来,元宵节的“魅力”似乎还不如周末,“周末可以补个懒觉,初六以来我一直在上班,觉得好累。” 也有的年轻人认为,元宵节是传统节日,吃元宵也图个过节的气氛。加之没有假期,即使有开展花灯、猜谜等活动,上班一族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闹”元宵。(记者 邱杨 来源大别山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