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是枯水季节,淮河南岸重要的支流之一淠河(淠史杭)大面积河床裸露在外。由于过去非法采砂现象严重,加上水流冲刷,现在的河床千疮百孔,形如戈壁。
图为六安境内淠河特大桥段河床。
淠河,古称[氵比]水、白沙河,是淮河南岸的主要支流之一,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发源于岳西和金寨县境内的大别山北麓。流经霍山县、岳西县、六安市,于正阳关入淮河。淠河全长253公里,流域面积6000平方公里。图为空中俯瞰河床,采砂船工作的下游流水和往日采砂形成的水坑,颜色泾渭分明。
淠河来源于大别山,富含大量的砂石资源。受经济利益驱动,一直以来,淠河砂石资源乱采滥挖、乱堆乱放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虽然有关部门不断去规范、打击,但偷采现象时有发生。图为设在河道中的沙场,四周停了十几艘采砂船,远处还有采砂船在作业。 由于过去大多是无序开采,对河道掠夺式挖掘,导致河床下切、河势改变、千疮百孔,不仅严重影响到河道行洪安全,对河道两岸水利设施、生态环境形成破坏和威胁。在丰水期还会形成无数暗流,对人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图为采砂数年过后,河床依旧坑坑洼洼。 图为淠河水岸。
图为位于淠河特大桥上游几百米远,河床上的沙场。
图为淠河特大桥东西两侧对比强烈。
图为淮河支流,淠河特大桥附近的河床
图为淠河特大桥附近的河床。
图为空中鸟瞰,曾经的采砂位置距离大桥很近,留下的水坑颜色迥异。
图为淠河特大桥北岸附近的河床。
图为霍山境内的淠河河床,过去这里采砂也十分泛滥,经过不断打击和治理,已经明显好转。
图为淠河采砂后留下的巨大的水坑,深不见底,夏季非常危险。
淠河,总落差456米,水量为41.82亿立方米,占安徽境内淮河水量的20.1%,其年产水量为69.7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为境内淮河各支流之首位,孕育着流域千余万百姓。尽管目前经过打击,乱采滥挖现象已经得到遏制,但留下坑坑洼洼的河床,其后期治理也应该引起重视。(吴芳/摄影)更多精彩故事,请关注“乙图”微信公众号(yi_phot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