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敬老院墙上画假窗的事情上了新闻,被网友吐槽为新时代的“神笔马良”,沦为社会笑柄。其实,欧洲也经历过此阶段,并且还深深影响了民宅类建筑的风格,你想了解其中原因吗?    欧洲古典风格民宅类建筑(非教堂或王宫)的窗户有几大怪特征:    1. 有些建筑窗户数量很少, 尤其是乡村住宅    2. 有些建筑明明有挺多漂亮的窗户,却被堵上几扇    3. 有些建筑上会有纯粹做装饰的假窗,有些画上去的    4.小圆窗多,细细窄窄的窗也不少。    这些奇怪的特征已成为欧式传统民间建筑的标志之一,之所以形成这些,则不得不说当时欧洲的税收政策。 门窗税    雨果在其《悲惨世界》中描述道,“在法国的农村中,有132万所房子都只有3个洞口;181.7万所房子有两个洞口,就是门和窗;还有24.6万个棚子都只有一个洞口,那就是门。这是因为那种所谓门窗税才搞到如此地步。”    与窗户有关的税收传说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了,古希腊规定:凡是朝着大街和向外打开的窗户,户主要交纳“开窗税”。 而英国1696年威廉三世在位期间政府为了铸造更多的货币,曾向建筑物开凿窗户而征收的税项。史上称为“窗税(Window Tax)”。该税法规定:“凡房屋有窗在10扇以下者,课税2先令;有窗10~20扇者,课6先令;有窗20扇以上者,课10先令。”最初开征的窗税原本只适用于英格兰地区,后来扩展到苏格兰及整个大不列颠王国。并影响到了周边的意大利和法国。由于舆论批评窗税无异于向“光和空气”征税,坊间不少业主索性将窗户封起以逃避交税;在舆论压力下,窗税最终在1851年(另一说法为1845年)获废除。    英国的窗税,后经意大利辗转传入法国。1798年拿破仑征战意大利时引进了此税种,叫做“门窗税”。法国与英国不同的是,法国从富人们的窗户的宽度这一点着眼,窗户的宽度与税金直接成正比。所以当时流行的是宽度很窄长度很长的窗户,如今我们看来很具有浪漫气息的“法式窗户”就是这样诞生的。 玻璃税    玻璃在18世纪以前因其生产工艺的不易而价格昂贵,最早的技术很难做出又大又平整又结实的玻璃。所以它一直是一种类似“奢侈品”的建筑材料。    1746年英国开始征收“玻璃税”。它不是根据窗户的数量,而是根据窗户上玻璃的重量来征收,因此在整个乔治时代,玻璃都造的很薄很不结实,而窗框不得不因此而做的很结实。著名的圆玻璃窗那时成为了一大特色,这是当时玻璃的生产方式决定的:那种原始的吹制方式生产的玻璃被称为“冠状玻璃”(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那种玻璃稍稍呈凸形或王冠形)。玻璃板上像牛眼睛似的地方是吹制工的顶底杆(吹制工具)粘住的位置。由于那个部分有疵点,可以不纳税,因此那种玻璃对于节俭的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用了这种“免税玻璃”的圆窗在廉价旅店和企业很受欢迎,也被大量用在私人住宅的屋后,反正质量在那里并不重要。玻璃税最终与1851年废止。 这一段特殊的税务制度,它大大的影响了欧洲一百多年的建筑标准,而这一百多年中形成的很多“习惯”又持续影响了很多年,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在一些追求原汁原味古典欧式风格的别墅建筑上看到这些奇奇怪怪的窗型。    当下,我们已不被强制缴纳专门的门窗税,窗户的制作也开始转入使用美观、节能、静音等功能专门窗,所以请珍惜我们的时代,珍惜赋予我们自己选择窗户的权利,为自己选择一扇美美的舒心窗,极景门窗,源自德国,精工品质,愿为您达成这样的心愿。  
 
[/t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