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3629
  • 回复5

骑摩托车上班的老总——左宗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1 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font color="#ff0000" size="5"><strong>骑摩托车上班的老总——左宗申</strong></font></p><p>出生年月: 1953年 <b></b><b></b></p><p>&nbsp;&nbsp;&nbsp;&nbsp;企业: 宗申集团 <b></b><b></b></p><p>&nbsp;&nbsp;&nbsp;&nbsp;籍贯: 上海 <b></b><b></b></p><p>&nbsp;&nbsp;&nbsp;&nbsp;毕业院校: 初中但已攻读过MBA课程 <b></b><b></b></p><p>&nbsp;&nbsp;&nbsp;&nbsp;头衔:宗申集团总裁 <b></b><b></b></p><p>&nbsp;&nbsp;&nbsp;&nbsp;简历: <b></b><b></b></p><p>&nbsp;&nbsp;&nbsp;&nbsp;1992年,左宗申用50万元创办了一家摩托车生产企业,目前宗申集团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之一,其拥有的国内第一支国际摩托车队在今年的国际职业比赛中获奖。宗申集团也生产摩托、高速艇和汽车发动机。 </p><p>&nbsp;&nbsp;&nbsp;&nbsp;左宗申的故事是一段传奇 <b></b><b></b></p><p>&nbsp;&nbsp;&nbsp;&nbsp;创业五年也没拿到生产目录,在政府官员那里,左的生意原本是“弃婴”。但就像《旧约》中被扔到河里的摩西,左宗申等“一抖机灵”,就让曾把持大半江山的国企老大们迅速失去市场。宗申、力帆、隆鑫三大摩托民企因缘际会,轰轰烈烈一番,让权威人士目瞪口呆。 </p><p>&nbsp;&nbsp;&nbsp;&nbsp;在当地,左俨然已是一个符号,代表了“英雄不问出处”的平地惊雷。 </p><p>&nbsp;&nbsp;&nbsp;&nbsp;重庆王家坝一条不起眼的公路边是左发家的地方。 </p><p>&nbsp;&nbsp;&nbsp;&nbsp;左1952年出生于上海;1958年中国的“大跃进运动”使左氏一家人迁往重庆;“文化大革命”中,左宗申像无数中国青年一样在农村接受劳动锻炼;“文革”结束后,他返城在重庆瓷厂当上了一名烧窑工;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下海经商的热潮席卷中国大地,左宗申辞去了当时被视为“铁饭碗”的重庆瓷厂的正式工作,开始了他从商生涯的第一步。 </p><p>&nbsp;&nbsp;&nbsp;&nbsp;他先是到河北、山东等地贩卖武侠小说、做水果生意、倒腾服装,做最初的“原始积累”。但时运不济,做水果生意遇到坏天气;水果烂在了途中;倒卖服装又被骗了个精光,甚至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 </p><p>&nbsp;&nbsp;&nbsp;&nbsp;屡受挫折的左宗申十分痛苦。他说:“消沉的情绪使我一度想放弃我的理想。当时我已经快是而立之年的人了,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我本想就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算了,但没想到后来却与摩托车结了缘。” </p><p>&nbsp;&nbsp;&nbsp;&nbsp;在妻子的再三劝说下,左宗申跟大舅子学起了摩托车维修。从第一次为一位小伙子的车开箱后再也装不起来的尴尬场面到一听发动机的轰鸣声就能判断车有没有毛病、毛病出现在什幺地方的精湛技术的演绎,他吃尽了许多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练就了一手摩托车维修的高超技艺。1982年,妻子把娘家在巴南区王家坝一间临街的住房腾出来,又在外面用牛毛毡搭起了一个小棚,这就搭起了左宗申摩托车维修的生意。 </p><p>&nbsp;&nbsp;&nbsp;&nbsp;199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贵阳的朋友托他到重庆南岸五中校办摩托厂买一辆三轮摩托车。在那里,左宗申发现校办工厂的生意很好,学校周围的旅馆都住满了等待提车的人们。一打听,才知道发动机的货源很紧俏。左宗申想:修理摩托车发动机自己轻车熟路,为何不自己组装几台呢?打定主意后,他将自己的想法与校办工厂的厂长交换了一下意见,得到了厂长的赞同。几天后,工厂厂长亲自上门,向他订购一百台发动机。 </p><p>&nbsp;&nbsp;&nbsp;&nbsp;从此,左宗申一发不可收拾。 </p><p>&nbsp;&nbsp;&nbsp;&nbsp;左的市场调研很原始——背着一台建设厂的雅马哈两冲程发动机,跑了全国59个发动机生产厂,答案是这东西供不应求。在那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带着一个徒弟,背着发动机走南闯北,访问几十家企业。为了减少支出,他每一次外出都是乘坐火车。一次他去河北,由于没有坐票,车上旅客又多,“我整整站了三天三夜,脚都站浮肿了,实在站不住了,我就在过道上铺一张报纸睡下”。 </p><p>&nbsp;&nbsp;&nbsp;&nbsp;左说摩托是中国制造的缩影。 </p><p>&nbsp;&nbsp;&nbsp;&nbsp;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带着光荣与梦想,一群人凭借激情、智能和对“中国特色”的深切把握迅速成长。 </p><p>&nbsp;&nbsp;&nbsp;&nbsp;经过10年技术和财力积累,1992年,一间不显眼的宗申公司成立了,左宗申有了自己驰骋的空间。他攒足了20万元,又筹措了30万元,成立了重庆宗申摩托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一个修理匠就这样迈进了摩托车工业的门槛。 </p><p>&nbsp;&nbsp;&nbsp;&nbsp;当年,“宗申”开发生产的70CC发动机在市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左宗申却面临着极大压力:嘉陵、建设、望江三家本地大型摩托车企业竞争对手在市场里的打压,令宗申公司喘不过气来。 </p><p>&nbsp;&nbsp;&nbsp;&nbsp;左宗申在沉默中静静地等待机会降临。不久,国家允许私营企业搞发动机。拿到摩托车发动机生产许可证后,左宗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p><p>&nbsp;&nbsp;&nbsp;&nbsp;1994、1995两年,中国摩托车的发动机在市场的表现出奇的好,那两年,几乎所有生产发动机的企业都赚了钱。宗申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3">摩托车不是夕阳产品,它至少还有10至20年的生命期;农村是中国摩托车制造商的主战场;行事求真,用人求才,大哥不能做对不起兄弟的事情;我的成功靠的是抓住了机遇,说到底是因为改革开放为私营经济正了名;如果祖国需要,我自愿捐出整个企业。”——左宗申</font></p><p><font size="3"><strong>左宗申,重庆宗申集团董事长。</strong> <br/>  如果说力帆控股 尹明善 董事长,在重庆市 2006年“十大渝商”和民营经济十大“风云人物”这两项评选活动荣获了最高荣誉的话,那么,作为三大民营摩托车企业之一的宗申集团董事长左宗申,则成为这两项评选活动中奖牌最多的得主。 <br/>   在 2006年重庆市首届“十大渝商”评选活动中,他成为本次活动中唯一同时揽得两个奖项的受奖者,在成为“十大渝商”的同时,还获得了“年度人气奖”;   </fon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body><tr><td valign="top" width="185" bgcolor="#ffffff" height="126"><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2" width="100%" bgcolor="#d6d3ce" border="0"><!--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body><tr><td valign="top" width="185" bgcolor="#ffffff" height="126"><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100%" bgcolor="#ffffff" border="0"><!--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body><tr><td width="185" bgcolor="#e7e3e7" height="126"><a href="http://www.mtuo.com/zhuanti/1/images/3-1.jpg" target="_blank"><img height="139" alt="点击小图看大图" src="http://www.mtuo.com/zhuanti/1/images/3-01.jpg" width="185" border="0"/></a></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td><td width="12">&nbsp;</td><td width="64%"><span class="style3"><font color="#333333">  在2006年重庆市民营经济十大“风云人物”评选活动中,他荣幸的成为民营经济十大“风云人物”。 <br/>  在重庆市民营经济十大“风云人物”颁奖庆典上,对左宗申董事长的颁奖词这样写道:“ 幼年迁居至重庆,摩帮打拼成明星。世界赛场扬国威,科技领域勇创新。他,是重庆摩企的一面旗帜,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标兵。如今,他又把充满睿智的眼睛,投向了‘人造皮肤'的研发,多管齐下,立体经营,澎湃的不只是马达的动力,更是追求成功的心”! </font></span></td></tr></tbody></table><font size="3">  宗申是我到民营摩托车企业“打工”后,接触的第二家民营摩托车企业。那还是在九年前,笔者在第一家也是很有名气的摩托车企业“打工”一年后,由于单位在年终奖发放上的不公,笔者离开了那一家企业。当时,宗申集团正好要招聘对外宣传和企业报的编辑人员,笔者凭着在国企党委宣传部门担任过企业报的编辑和在报刊上发表过很多新闻稿件的一技之长,到宗申集团应聘时当即受到该集团企划部的聘用。  尽管后来由于其它原因我未能到宗申上班,但是宗申集团严格、规范的管理和左宗申总裁的为人,仍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只不过在我后来一直在第一家民营摩托车企业供职,而出于行业竞争形势的需要,在以后七、八年时间的“打工”生涯中,在以后发表过的大量新闻稿件中,涉及到宗申摩托车的内容就是凤毛麟角了。 <br/>   在这之前,我曾从一些发表在报刊和行业网站的新闻稿件中,得知已将企业做大、做专而且也将宗申做成了全国知名民企的左宗申总裁,尽管本人早就是亿万富豪,但是他在很多时间上下班时,还总是骑着他们宗申集团生产的宗申摩托车。 <br/>   在早些时候我读到过的一篇关于左宗申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内容:曾经有一段时间,左宗申每天骑着一辆摩托车去上班,他的路虎发现紧跟在后面。”这个听上去有些滑稽的场景被宗申一位管理人员饶有兴趣地提起。在左宗申的示范效应下,公司所有中高层管理人员都骑摩托车上下班,这似乎成了宗申内部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br/>   一个摩托车企业的大老板骑摩托车上班,平常也不平常。老板做大了,自然要坐奔驰、宝马很正常,但左宗申骑摩托,却引起摩托圈内的关注,尤其是重庆摩托圈,更是被大家所津津乐道。 <br/>左宗申为什么要骑摩托上班?“产品都做不好,谈什么营销?”是左宗申骑摩托车上下班最好的诠释。在 2005 年中国摩托尤其是重庆制造集体遭遇寒流之后,重庆板块集体开始反思,对摩托车制造、技术热爱近乎偏执的左宗申,便以自己的方式寻找宗申的突围。 <br/>   《重庆晨报》跑摩帮口的记者仇峥是我的一位朋友,他在 2007 年 1 月 18 日《重庆晨报》发表的一篇题为《 左宗申:试骑摩托挑毛病》的文章,为我进一步证实了“左宗申骑摩托车上班”的消息。仇峥的文章也这样写道:左宗申从前年下半年开始,就经常骑摩托车上下班或在厂区巡视。我曾亲眼看见过,他骑的车会贴有专门的牌子——“总裁试骑”。我曾向左宗申求证过两次。第一次问的是风险,左宗申有些不屑地回答说:“关键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7-6-11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7-6-11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p>谁能当上左宗申的女婿或儿媳(女儿21岁、儿子才三岁)</p><p>谁就是亿万富翁喽!呵呵!各位加油吧!</p>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7-6-12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p>&nbsp;&nbsp; 呵呵</p><p>&nbsp;天涯知道他丫头的电话么?</p><p>&nbsp;&nbsp; 哈哈```````</p>[em07][em07][em07]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7-6-12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em07]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