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692
  • 回复4

[讨论]三個和尚就一定沒水喝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1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NT size=3>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門瑟·奧爾森教授(Mancur Olson)作爲公共選擇理論的主要奠基者,無疑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他的學術貢獻遠遠超越經濟學的範圍,對政治學、[wiki]社[/wiki]會學、管理學以及其他社會科學的發展都産生重大的作用。<p></p></FONT>
<P >  奧爾森於1998年2月19日在辦公室門口心臟病突發去世。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羅伯特·梭羅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時說道:“我們大多數人都相當類似,認識其中一個就等於認識了全部。但門瑟則不同,他別具一格。這使我們更加懷念他。”<p></p></P>
<P >  奧爾森最獨特之處,在於他對研究集體行動問題的執著。他一生專門研究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麽個人的理性行爲往往無法産生集體或社會的理性結果?奧爾森看到的是亞當·斯密所推崇的“看不見的手”的失靈。<p></p></P>
<P >  奧爾森有三部代表作:《集體行動的邏輯》(1965年出版),《國家的興衰》(1982年),以及他猝然逝世前剛完成的《權力與繁榮》(2000年)。本文先介紹《集體行動的邏輯》這部著作中的主要觀點。<p></p></P>
<P >  《集體行動的邏輯》出版以前,社會科學家往往想當然地假設:一個具有共同利益的群體一定會爲實現共同利益採取集體行動。譬如,住在同一座樓裏的鄰居會提供公共樓道的照明;同一社區的人們會保持公共環境衛生;持同一公司股票的人會齊心協力[wiki]扶[/wiki]持該股票的價格;消費者會組織起來與售賣僞劣産品的商家作鬥爭;同一國家的國民會支援本國貨幣的堅挺;全世界無産者會聯合起來反對資本家的剝削。凡此種種,不勝枚舉。<p></p></P>
<P >  奧爾森發現,這個貌似合理的假設並不能很好地解釋和預測集體行動的結果,許多合乎集體利益的集體行動並沒有産生。相反地,個人自發的自利行爲往往導致對集體不利、甚至極其有害的結果。<p></p></P>
<P >  “看不見的手”爲什麽會失靈?主觀爲自己、客觀爲大家的理想爲什麽常常無法實現?原來,集體行動的成果具有公共性,所有集體的成員都能從中受益,包括那些沒有分擔集體行動成本的成員。例如,由於罷工的勝利,工人們獲得加薪,這對所有工人都有好處。但是,那些參加罷工的工人卻承擔了所有的風險和成本。這種不合理的成本收益結構導致搭便車的行爲。“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就是搭便車者的祖師爺。南郭先生不會吹竽,卻混進了宮廷樂隊。雖然他實際上沒有參加樂隊合奏這樣一個“集體行動”,但表演時毫不費力的裝模作樣仍然使他得以分享國王獎賞這個集體行動的成果。<p></p></P>
<P >  奧爾森因此得出了一個極具爭議的結論:由於搭便車行爲的存在,理性、自利的個人一般不會爲爭取集體利益作貢獻。集體行動的實現其實非常不容易。當集體人數較少時,集體行動比較容易産生。然而,隨著集體人數的增大,産生集體行動就越來越困難。因爲在人數衆多的大集體內,要通過協商解決如何分擔集體行動的成本是十分不容易的。而且人數越多,人均收益就相應減少,搭便車的動機便越強烈,搭便車的行爲也越難被發現。<p></p></P>
<P >  奧爾森這一理論後來被發展成“多人囚犯兩難博弈”(n-person prisoner’s dilemma games),成爲非合作博弈論的一個重要分支。然而,它描述的卻是人們十分熟悉的現[wiki]象[/wiki]。“一個和尚挑[wiki]水[/wiki]喝,兩個和尚擡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兩個和尚擡水喝”是集體行動成功的例子,而“三個和尚沒水喝”則體現了集體行動的失敗。從“二”到“三”由成功至失敗的變化,關鍵在於集體人數的增大。<p></p></P>
<P >  奧爾森還發現,集體行動在兩種特定條件下比較容易産生。一是集體成員的“不對稱”,二是“選擇性激勵”的存在。“不對稱”說的是集體成員收益的不對稱。個別成員從集體行動中得到的利益比其他成員來得越大,他爲集體行動作貢獻的積極性也就越大。假如三個和尚中有一個是喝水特別多的“水鬼”,而其他兩個是很少喝水的“耐乾旱品種”,那麽“水鬼”和尚挑水給大家喝的可能性就很大。不對稱性在國際間的集體行動中經常出現。例如,亞洲[wiki]金融[/wiki]危機對[wiki]日本[/wiki]的影響很大,因此日本積極出錢設立“亞洲貨幣[wiki]基金[/wiki]”。同樣,美國認爲北約能給美國安全帶來很大利益,因此願意負擔高達百分之七十的北約經費。 <p></p></P>
<P >  “選擇性激勵”的存在是實現集體行動的另一個條件。選擇性激勵可以分爲正向激勵和反向激勵兩種。正向激勵通過搭賣私人物品的方法刺激集體成員爲負擔集體行動的成本作貢獻。許多慈善機構的籌款活動都提供正向激勵。例如,購買慈善演出的門票可以觀看別人看不到的演出,慈善捐款可以獲得嬴取獎品的抽獎機會等,都是搭賣私人物品的行爲。其他正向激勵的存在也能夠促進集體行動的産生。三個和尚中的那個小和尚也許就不介意天天下[wiki]山[/wiki]挑水,籍此機會偷偷瞧一瞧在河對面洗衣服的那位貌美村姑。與此類似,美國勞聯産聯領袖組織工會運動得到的利益,主要在於他們個人所獲得的政治權力和行政資源,與勞資談判獲得的直接利益反而關係不大。<p></p></P>
<P >  反向激勵是懲罰搭便車者的措施。最常見的是禁止搭便車者享受集體行動的成果。許多國家的工會都將勞資談判的範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5-9-12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路过,顶一下。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5-9-12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5-10-7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全是烦体字,看到就烦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5-10-18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wiki]英国[/wiki]谚语说:一个人做生意,两个人开[wiki]银行[/wiki],三个人搞殖民地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