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天涯明月

[摩托车] 1998-2006历史喊着口号走过 (盘点伴随中国摩托9年成长活色生香的语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摩托词典]

这些或长或短的词语都来自最生动的摩托车市场。同时,它们也往往都是反映某一时期某一产品或者一个企业的一种现象、一个理念......但却是摩托市场最简洁最生动最有力的记录与反映,它们有的耳熟能详,有的传播深远,却都是中国摩托1998-2006年这9年甚至更久最生动的写照。
“南CG,北五羊”
  
    这已经在中国摩托市场广为流传并被业内广为接受。它反映的只有一个事实,CG125(CG款)与GL125(五羊款)因为质量的过硬与适合中国市场消费者的审美取向,并在广大摩托车用户的使用过程中被得到广泛认可,在中国南北两大市场畅行多年而不衰,成为南北两大市场的主要骑式车型。
  
    而CG、五羊之后,铃木王、钻豹等也相继成为中国摩托车市场受COPY指数最高的为数不多的成“款”的市场主销车型。
  
大、小“公主”
  
    对两款踏板车赋予“公主”一词最早从何而来无从考证,反映的一个事实是,这两款由五羊-本田生产的踏板车,却极尽公主的尊贵外观与尊贵质感。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营销者,都能在这两个车种中体会公主的尊贵。
  
    大公主早期极尽市场风流,执市场踏板车牛耳,但后来因为更为轻灵活泼的小公主SCR100的出现而渐渐退出视野,但毫无疑问却带动与引领整个踏板车市场的潮流。而SCR100小公主则长盛不衰,更在2006年达到累计过100万辆的销量,作为单一车种过百万的高端车型,SCR100小公主的迷人魅力可见一斑。
  
从“目录”到“公告”
  
    这是新晋者们进入中国摩托车行业的门槛,从“目录”到“公告”的过程中,在这个门槛进进出出的企业不计其数,虽未曾根本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但却是中国摩托车走向规范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从“三大板块”到“两大阵营”
  
    2003年以前中国摩托车行业基本以重庆、江浙、广东三大板块划分市场版图,2004年之后,以日系合资品牌大势反弹,本土品牌变攻为守,板块概念自此打破,两大竞争阵营从此形成。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豪爵现象
  
    2002年豪爵异军突起时,一时之间被业界研读。这个发展十几年的企业,在早期中国摩托车充满浮躁的年代,豪爵坚守质量,潜心做产品,并潜心从研发到管理全面学习国际先进品牌,成就了稳中求进的豪爵。
  
    只是因为没有早期随大流的浮躁与急功近利,让本不是现象的豪爵成为现象被业界研读。
  
“555”
  
    谈钱江摩托必提555服务,钱江行业首推“555”服务标准,真真正正从关注消费者的角度首开行业的服务革命。结合“耐磨就是钱江”与555服务标准融为一体,钱江既让产品耐用好用,又能帮助消费者降低使用和维护保养费用,钱江致力于消费者从购买到使用的综合需求,全新开辟了行业服务旗帜,并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服务营销水平。
  
“3+X”
  
    这样的算术表达式或者诠释的是中国摩托车的独特市场现象:本田、雅马哈、铃木三大品牌+若干本土企业的合资企业或者合资品牌以及他们以一种集体的形态向市场发出的冲击。
  
“禁摩!”
  
    这个词语或者是中国摩托车独享的一项“荣誉”:中国近200家城市向摩托车宣布禁限!摩托车作为目前最大消费群的交通工具,我们只能面对这一“荣誉”发出苦笑与一声叹息,我们更期待这项独特“荣誉”早日取缔。
  
    中国城市需要摩托,中国摩托期待城市消费!
  
“牵驴”
  
    “牵驴”一词足以反映中国汉字文化的丰富涵义。此词缘自东北,既形象、生动、诙谐又极具地域色彩。牵驴的来了,噢不,是赊销的托儿来了,托儿后面的不是驴,是被牵引而来的摩托车消费者。
  
    “牵驴”笑后当是中国摩托车市场消费现状的一个小小反思。
  
“寒流”
  
    “寒流”应该是2005年以后中国摩托车行业使用与传播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它反映了一个事实:中国摩托车在历经20多年后,行业国内市场首次遭遇下滑。
  
    对于中国摩托车行业而言,“寒流”是好事,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摩托车的整体回归与转型。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中国摩托转型力量

--------------------------------------------------------------------------------

作者:卢智玲20070326


   毫无疑问,“转型”是中国摩托2006最关键词。
  
    可能对于很多身处中国摩托业界的人士而言,转型意味着痛苦,意味着无奈,但同时更意味着蜕变与历练。
  
    此时此刻,我们一起回顾,2006年中国摩托的转型力量——人、物、事件。
  

  
转型力量之[人]
  
    无疑,人是这中间最决定的力量。与任何一个成熟或尚未成熟的行业相同的是,决定中国摩托转型命运的,也是中国摩托车这个行业的精英。
  
    什么是精英?所谓精英,就是那些有理想、有激情、有知识、有耐心、想干大事的人;那些有知识、有思想、有责任心、具备科学判断精神、能理性思考问题、有能力引领社会向正确方向前进的人。
  
    他们是这个行业的主要推动者与建设者。他们是制造者、经销商,甚至只是一名摩托车消费者。
  
    这中间,企业家是这群人中决定转型的最显性力量。
  

  
王大威 理性而从容的领导者
  
    大长江是中国摩托车行业的一面旗帜,它的旗帜性不仅表现在它连续四年产销量行业第一的市场地位,更表现其领军人物王大威的前瞻与淡定。无论在企业发展的初期还是在企业发展壮大的今天,王大威一直保持着一份极为难得的理性与从容。正是这份理性与从容,带给这个企业的是极为可贵地恪守高标准质量观,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做市场,这个企业更多地是带给这个行业一份理性和从容的思考与启示。
  
林华中 稳健前行者 
  
    在这个行业,他的出镜率比别的领导人要异乎平常的少,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对他的尊敬与关注。
  
    正如业界对钱江企业的评价,他的稳健风格,他的亲历亲为,他的领导力,他的责任感,都足以让这个行业尊敬。正是他的稳健而不乏雷厉风行的锐气,钱江在行业转型的风吹雨打中,稳健前行。
  
左宗申 仍是“偏执狂” 
  
    《中国机械》在2006年的年底人物评选中,评他为“首席偏执官”。2006年过去了,在年末再见左宗申时,他的偏执一如既往。偏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我企业从管理到产品质量的毫不犹豫地否定,同时又坚决自己以产品为主导,坚持质量的坚持,同时更设想彻底打破旧有营销模式,首推极具前瞻性的“产品营销经理”的全新营销模式。
  
    虽然遭受内外体系的质疑与一定的阻力,左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推与贯彻。在整个社会与行业转型的今天,左的这种偏执展现出的更是一个企业家独有的魄力与义无反顾的胆识。
  
沃成昌 激情传播者 
  
    2006年谈中国摩托就自然绕不开雅马哈,谈雅马哈中国就必然绕不开沃成昌。
  
    虽然数度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一再强调不要过度渲染他个人的什么,他只是做了各个时期他应该做的事情。但他与他带领下的雅马哈销售团队的激情却在2006年充分体现并被业界广为赞赏与认识。竞争对手开始研究雅马哈时或者更多的应该研究沃成昌,2006年以后沃带领下的雅马哈必将在中国市场激情上演。
  
李树意 求实创新者
  
    2006年轻骑在市场的成长性与影响力日见明显。以李树意为首的轻骑人以一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精神让几度沉浮的轻骑在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反而焕发企业发展的活力。李树意是轻骑精神的代表,在李树意2006年坚定地行走在各个市场的勤劳身影中,在轻骑整合、新合资的意气风发中,轻骑开始大踏步走向未来。
  
陈永强    高调前进者
  
    他的高调是这个行业少有的,而他带领下的建设2006年也是高调异常。但抛却高调与否的争议,建设高调收购南雅中方股权后成为雅马哈中国最重要的策略合作伙伴,“雅马哈技术”下的建设“五芯”工程,让一度沉寂的建设开始在市场上风生水起,并且引来关注无数。而其对数字的敏感,加之其多年的国企管理历练,更使其自成风格。
  
尹明善    长袖善舞
  
    “红顶商人”、“力帆代言人”,或者更多的人愿意评价他为“疯子”,因为他年近70仍野心勃勃地进军汽车界,并推出同样备受质疑的力帆520。
  
    他把力帆摩托卖到世界各地,他自称是“和李书福同道之人”,他尝试多品牌多元化,他口口声声“力帆要做民族英雄”,他坚决地坚持家族企业在中国企业的必行性......虽然外界质疑声声,但他仍然以他超常的精力与个人魅力,演绎着力帆企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正如他自己常说的一句话:“知识分子要有胆识,有识无胆是不行的,不敢想不行。”56岁造摩托车的尹明善,的确是个胆略过人的知识分子。
  

  
2006中国摩托 转型力量之[物]
  
电动车vs街跑车
  
    把这二者列在一起,似乎没有什么关联的。但联系2006年中国摩托车市场,一种是冲击,另一种是趋势,却同样影响或者着反映着中国摩托转型中的力量。
  
    几乎没有人否认电动车对中国摩托车的冲击,从南到北,从东到西,2006摩托车圈内谈行业大势必谈“电动车”。从2005年下半年至今,中国摩托车市场似乎面临着被电动车蚕食的危险。
  
    面对电动车的冲击,有动摇派——厂家们开始边做摩托边做电动车了,商家们要么干脆关门做电动车或者卖电动车去了,要么边卖摩托边卖电动车;最多的是骑墙派,一手摩托一手电动车,随时向左走向右走,左眺右望。
  
    但仍有坚决者——坚决不做电动车,坚决不卖电动车。
  
    大凡动摇者多半从摩托车圈中衰落或者渐次退出;大凡骑墙者多为投机商,赚钱是硬道理;坚决者则肯定是以摩托车为事业者,是这个行业的中坚力量,无论制造者还是经销商,他们渴望赚钱,但更渴望一种事业的坚守与想方设法的扩大。
  
    电动车代表着摩托车产业外来的冲击之一。毫无疑问,随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市场的越来越“全球本土化”,外来的冲击力量也会越来越多。电动车还只是开始,中国摩托车产业,做好准备了。
  
    一边是产业的增长速度趋缓,另一边却是新品的层不出穷,这中间,以2006-2007年的各厂商推出的新街跑车产品为盛。
  
    虽然弯梁车还是当下影响市场增长的最直接的刺激,但与此同时各大厂商却似乎更衷情于把街跑车推向市场。利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折射的是中国这个最大摩托车消费市场消费力与消费结构的根本变化。
  
    而融入了个性时尚等诸多时代发展元素的街跑车的大行其道,同样反映的是中国摩托产业转型下的市场转型。
  
    街跑车也将只是趋势之一,可以肯定,中国未来市场迎来的将是个性差异化产品时代的到来!
  

  
2006中国摩托 转型力量之[事件]
  
五羊-本田新工场重展本田中国宏图
  
    不仅仅对于五羊-本田,本田,对于中国摩托车行业,2006年五羊-本田新工场的搬迁,都极具历史意义。这一点,在《中国机械》2006年第5期的专题已有详细解读,而来自2006年市场与行业以及五羊-本田自身所发生的明显变化,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但这仅仅是开始,是五羊-本田市场强势发力的开始,是本田中国宏图的新开始,也是中国摩托车市场新一轮竞争的开始。
  
大长江300万辆常州新厂奠基
  
    对于2006年9月的这件不同寻常的事件——大长江300万辆规模新工厂在常州奠基,却基本都以一则短小的新闻占据了业内外媒体的一角小小版面。
  
    这与大长江的一贯行事风格有关。但不管是有意低调还是行事谨慎,大长江300万辆常州新工厂奠基事件,意义不同寻常。从坊间传言到客观事实,从珠三角到长三角,300万辆单一工厂最大年产能,连续四年产销冠军,都给大长江这个行业第一焦点注入新的注解与猜测。
  
    豪爵常州新工厂,不仅仅意味着大长江未来发展战略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这一战略同时将从板块整合、配套提升、市场布局等诸多方面对整个行业而言都极具意义。在当前行业大转型的调整背景之下,立足中国经济增长最活跃区域长江三角洲的常州豪爵新工厂,必将对中国摩托车产业格局与未来走向产生巨大影响。
  
雅马哈,就要中国消费者说“YES!”
  
    雅马哈开始发飚了,无论竞争对手还是业内媒体,都不约而同的发出惊呼。
  
    从世界范围到庞大的中国市场,雅马哈史无前例的高举起自己“YES!YAMAHA”的品牌理念之旗,并高举高打,从市场商家到消费者,从产品到营销,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雅马哈所有的动作只为了一个目标:让中国市场对雅马哈摩托说YES!
  
    如此雄心勃勃的雅马哈,在中国摩托车行业大转型的背景之下,“YES!YAMAHA”震慑的不仅仅是竞争对手,更是向未来中国市场发出全力进攻的号角!
  
轻骑 混血合资
  
    2006年轻骑的突出不仅表现在国内市场的极具成长性与冲击力,更引人关注的还有轻骑在与铃木合作10周年庆典之后,牵手法国摩托车制造商标致。
  
    这是一种新的国际合作的变革。一方面展示的是轻骑摩托在欧美市场对欧洲传统品牌的冲击力量,另一方面,在新一轮的市场国际化大潮之下,轻骑与标致的合作更展示了新竞争环境下东西方企业在“信任、尊重、妥协”下完成的合作拥抱。
  
从10%到3% 消费税下调 
  
    虽然它的调整对于2006年的中国摩托车行业似乎没有带来明显的改变。但它的真实意义却没有人能够否认。至少,这个数字的变化却是在这个行业走向规范化与有序化进程中最有力的一个推动。
  
    只是它的力量在行业暂时困顿下被缩小或者被淡化。
  
    但更多的人们还是看到了这个数字变化背后的不可忽略的力量。
  
    至少从它开始,一个行业开始轻装上阵,并让坚者益坚,弱者益弱。
  
    一场真正优胜劣汰的市场已经开始了。
  
    一个行业真正走向正常发展的时代开始了。
  
广州、东莞全面禁摩
  
    中国摩托车行业注定要历经风雨。
  
    消费税减负,但城市禁限摩却仍是横亘在中国摩托车向前发展的另一个坎。
  
中国国情复杂,但是,正基于这种复杂,在禁限摩面前,整个中国摩托车产业链却只能是一声叹息。
  
    2006年有的城市放牌了,但更多的还是全面禁摩。摩托车最早奔行在中国城市的广州、东莞,一个甚至是“一条腿骑在摩托车上的城市”,却在质疑声声中仍然高举起禁摩大旗......
  
    禁也好限也好,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的进程,更是关系到中国十亿老百姓的民生、民意和民情。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