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mg src="http://www.dsysz.com/bbs/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gif" alt=""/></div><p><b><font size="7">[转帖]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洛阳传经论道</font></b></p><p><font size="5"><strong>郎咸平教授现任香港长江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首席教授,亚洲开发银行、中国银行改革治理顾问,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郎旋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郎判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郎监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等许多称号,被世界权威机构列入2002、2003世界经济学家名人录,被《世界商业评论》评选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4</font>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大经济学家》之一。他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成绩斐然,曾成功预言德隆倒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三叩TCL<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四问海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七敲格林柯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即使是反对他的经济学家也不得不承认,郎咸平的财务分析是一流的。</strong></font></p><p><font size="5"><strong></strong></font></p><p><font size="5"><strong>洛阳量维管理公司重磅策划 新洛阳首届经济发展高端论坛 </strong></font></p><p><font size="5"><strong> ——郎咸平教授《中国经济发展大趋势.公司治理和资本运作》专题报告会 </strong></font></p><p><font size="5"><strong></strong></font></p><p><font size="5"><strong>1、纵论零售业发展 </strong></font></p><p><font size="5"><strong>近年来随着中国零售业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外零售巨鳄纷纷进入中国,中国零售行业面临严峻挑战,那我们的思路在哪里?外资的优势就是他有一个绝对好的企业,而我们没有,为了全部占领中国市场,国外零售巨鳄必须在2—3年之内在各地开分店,在每个省市要扎根,多开发,虽然是赔钱,但是无所谓。为什么无所谓?他为什么赔钱之下还能够如此的扩充? 请看,这是2002年到2004年沃尔玛的经营迹象,蓝色是销售额,红色的是利润,我们更具体一点讲的是市场经济,又到2004年持平了,那么他开店的数目,你既然赔钱了,哪有能力支持这么样的速度开店? </strong></font></p><p><font size="5"><strong>那么再看麦德龙,在我们河南麦得龙2002年2003蓝色的是销售额,红色的是利润,吸水性经济都可见经济经营业绩有多糟糕,麦得龙的数目仍然数倍增长,如何支撑开店的速度呢?另外一家左边是家乐福,我说过了,80%的利润来自于入住的供应商的入场费,大多数的利润非常底,这两家利润都不怎么好,但是“殴伤”也是高速增长,“家乐福”数目以更高的速度增长,这四家外资企业经营模式非常的雷同,也就是说在亏本情况下大肆开设分点!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来支撑这个呢?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思考,为何外资在亏损情况下仍然大肆开店?难道是学习我们内资企业占用供应商的资金吗?</strong></font></p><p><font size="5"><strong>(图)右是这四家“家乐福”、“沃尔玛”“欧尚”,左边四家是华联、物美,这是战略供应商资金,右边的四家情况并不差,除了麦得龙差一点外其他的都不差,真正的占用供货商的资金,那么资金从何而来?你又向外借贷吗?好像这不是主要原因,中国的企业有上市吗?好像也没有,既不是外向借贷,也不是上市,这些都不是我们国内业者所管的凭什么?就凭一个违反国际竞争准则,一个不公平的竞争现象,我建议中国当局对这种现象严加制裁,就是以主公司建立链子经销,由于有一个游戏规则他可以为所欲为,在2002年的时候,我们中国政府只批准了75家国外零售业,但实际开设的是300家,其中最坏的是“家乐福”,那么我们看随意开店。那么我们看看,这个经销商为什么不能接受?这是2002年沃尔玛的数据,蓝色的是在美国分布的市场销售额占的大概是82%,右边的是所在的地位,82%的销售额创造了90%的利润,利润比较高,用在补贴哪里呢?补贴国外市场,国外市场正好相反,17%的销售额创造了10%的利润,用上面的这一块补下面这一块,这是2000年的沃尔玛,2003年的沃尔玛发现情况是这样。 </strong></font></p><p><font size="5"><strong> 在美国地区的营业额是国外的4.7倍,但是利润是国外的6倍之多,这个是一个现状,这个是麦得龙,在欧洲只有98%的销售额,但是却创造了109%的利润,怎么来补贴其他的地区,包括亚洲,亚洲是3%的销售却创造了40%的利润,这一块来补这一块,这就是麦得龙,那么我在看家乐福,欧洲家乐福86%的销售额创造了95%的利润,这么高,拿这一块来补亚洲的,亚洲是6.6%的销售额创造了4.4%的无利润,那么我们把家乐福更细分的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