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淡风轻看世界 于 2013-8-26 09:08 编辑
自第五版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订的《现代汉语词典》取消了“六”字用于地名的lù读音。“考虑过六安的感受吗?”“考虑过六合的感受吗?”,针对此,一直以lù音而非liù音作为地名称谓的安徽六安、南京六合居民,近日在网络上发问争论,两地媒体纷纷转评。综合网民言论,记者发现,认同并怀恋lù音读法的占据多数。
社科院词典编辑室: 不应放弃普通话读音去读方言音 《现代汉语词典》编订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是如何解释取消“六”字的lù音读法的? “lù、liù属于文白异读,lù是文读音,保留在很多方言区,如安徽、江苏等地”,答复记者询问时,中国社科院词典编辑室表示:“主张读lù的人说,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按照当地人的语言习惯,六安、六合等地名中的‘六’应该读作lù,但在安徽、江苏的方言中,不仅‘六安、六合’这样的地名读lù,语文义的‘六’也是如此,所以‘名从主人’,说的是人名、地名中出现多音字的取舍原则,而不是放弃普通话的读音去读方言音。”因此,“根据这样的调查研究,自第5版,删去了‘六’字lù的读音。 ” 记者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发行时的说明,却发现对新版词典有如下解释:“在新版词典中,方言词或地区词对普通话的影响也可见一斑。如来自台湾地区的新条目有‘呛声、力挺、糗、捷运’以及与选举文化有关的‘拜票、谢票、站台’等”;而“由于赵本山小品和电视剧的广泛影响,东北方言的‘忽悠、嘚瑟、指定’等也被收入。 ” 文字学专家: 传承历史文化的古音不应轻易修改 那么“六(lù)安”一说,是普通话发音之误,还是方言文化的沿袭? 记者在采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学部委员、中国文字学会会长、安徽大学教授黄德宽时,他给出了和社科院词典编辑室不同的意见。著有《汉语文字学史》、《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等学术作品的黄德宽认为,“除非是因为严重影响交际”,去除六(lù)安这种沿袭古音的读法“不太妥当”。他解释说,六安历史悠久,自战国便存在lù的古音。 黄德宽之所以不赞成将六(lù)安读音取消,主要有两个原因,“名随其主,古代的城邑封地而来的叫法,不应轻易更改,正如不能轻易去更改一个人的姓名一样;其次,地名文化积淀深厚,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这种特殊性也决定地名古音的更改需尤为慎重,建议将六(lù)安保留”。 省民政厅、语委: 安徽省曾复查并同意保留古音 根据黄德宽教授的解释,记者查阅了解到,就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发行的2005年次年,安徽省曾于2006年元月专门对六安和蚌埠地名读音的审定进行了复查,六安市针对复查进行了专门解释:六安地名为汉武帝时期确定,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六安”的“六(lù)”不仅反映着当地地貌特征,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鲜明的区域性特点和特殊含义。 “正因此,《康熙字典》和现代辞书均认定‘六安’的‘六’读lù”。 安徽省民政厅及安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报省人民政府,结果决定同意了六安保留古音“lù”。(汪峥 欧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