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安徽淮南师范学院门口发生的“大学生扶老人疑被讹”事件持续发酵。女大学生说是扶人做好事而被讹,老人说是被女大学生撞倒。一时间事件真相扑朔迷离,让旁观者真相难辨。这一事件又让老人跌倒“扶不扶”的话题进入人们的视线——扶,怕被讹,不扶,良心受谴。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出现了“先拍照后救人”自助保险帮扶方式。这都是“扶”的无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一种从道德的考量。换位思考一下,自己也有老的一天,也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我们仅仅因为已经发生的一些极端事件,就失去了对社会起码的信任,最终受到损失的也许将会是我们自己。老人摔倒不敢扶,道德“倒”了怎样扶?就这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了解人们在“扶”与“不扶”之间的顾虑是什么。 市民:要和其他人一起扶 家住锦绣华府的李女士表示,看到老人在路上摔倒,从道德的层面来说是一定要扶的。可是考虑到现在有那么多扶人被讹的负面报道,所以就觉得还是在扶之前找个路人一起来帮助老人,这样互相作证,也免去了被“讹”的风险。和李女士一样,有不少人从内心是想帮助摔倒的老人的,可有顾虑,就和“先拍照后救人”一样,都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帮扶方式。 住在阳光社区的杨先生说,他经常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对于老人摔倒扶不扶,他也担心可能被讹,但是他说:“清者自清,只要不是自己撞倒了老人,可以找寻目击证人或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自证清白,该扶就得扶。”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总结了一下,从路人的角度看,“救人有风险”,扶摔倒老人或许会面临被诬告的嫌疑,从而承担法律责任和高额民事赔偿。而从摔倒老人这一方面考虑,不管是不是扶他的路人撞倒的,如果路人冷漠无人帮助,老人的生命安全就无法保障。从社会的角度看,“扶与被讹”是对社会道德的冲击。所以,如何化解也成为多方思考的焦点。
保障:老人意外险 老人如果在外因为不慎而摔倒,这样的因意外伤害所产生的医疗费用、矛盾纠纷不仅给基本社会保障带来压力,也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影响到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所以不论老人是自己摔倒还是别人撞倒,都应该给自己的安全有一个基础的保障。比如购买老人意外险,这样可以化解老人意外伤害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 对大众而言,扶与不扶,考验的是个人的道德素养;对社会保障体制而言,扶与不扶,考验的是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保险覆盖是否全面,报销比例是否足够;对执法与立法机构而言,扶与不扶,考验的是立法是否可以做到惩恶扬善、秉公执法。这样才能从社会的多方面将摔倒的道德“扶”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