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5719
  • 回复24

[转帖]感受六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出自红袖添香论坛的散文区,作者系陈传龙先生,是一位外地的朋友.本文是陈先生来[wiki]六安[/wiki]以后写出的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经本人与陈先生协商,并经陈先生同意后,转载于此,未经原作者同意不得再次转载.再次感谢陈先生,欢迎您批评指教,并期待您的后续作品!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5-9-2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受一个小城,从名字、到历史、到文化、到人文……小城一直就那么地古朴着。不浮燥、不奢华,风景如此,人亦如此。感动由此而生,仿佛找回了失去的久远。

??六安,一座独具特色的城市,仅从名字来看,就不落窠臼。简简单单的“六”字,没有人不认识,但是,如果不知内情,不加注脚,又有多少人能读正确呢?一旦弄懂了,便深深印在脑海里,再难忘记。六安,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曾是皋陶的封地,也曾诞生过三国名将周瑜。在中国,周瑜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没有多少人知道周瑜的家乡在六安,六安也没有因为周瑜的鼎鼎大名而名扬天下。六安,为外界所知,大多是从中国革命史中了解的,为了共和国的革命事业,30万六安儿女为国捐躯,诞生了108位共和国将军,这是六安人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六安人的骄傲。六安,很早以前本人就相当熟悉了,但又是陌生的,如月下观花,可视而不可明辨。过去的十几年间里,数次途经六安,毕竟没有融入进去,没有切身感受这座城市,所以,如隔着一层半透明的纸,不捅破,一直有着强大吸引力。羊年夏初,因公务到六安,小住三天,终了心愿,公务之余,不辞劳顿,徒步遍游六安城,感慨颇多。论说,笔者只是一名匆匆过客,对于六安的厚重历史本没有发言权,不过,短短几天的所见所闻,切身感受,令人终生难忘,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
??六安真正有魅力有情趣的地方,不在新城,而在老城。
??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每到一地,偏不去看现代化水平很高的地方,总要去看看名胜古迹,附庸风雅。古迹是城市的根,最具传统性,最能摸清城市发展的脉络。六安既然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必定文物古迹众多,不亲往瞻仰,便不能算做真正了解这座城市。
??不用说,古迹一定坐落于老城。
??
??漫步街头,蓦然发现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魁星阁,眼睛为之一亮,不愧是古城,古物随处可见。高大的城门楼上,建有重檐古屋,便兴趣盎然,满怀兴致去攀登了。入门,城门下是家具城,桌椅床柜杂乱堆放,拥挤不堪,找不到登梯处,几经问询,左转右拐,方寻得楼梯口,于是,便没有了好印象。才登至顶,还没缓过神,一服务小姐便堵在了楼梯口,身穿鲜艳旗袍,肩披大红授带,朝我鞠了一躬,笑殷殷地说,欢迎光临本茶座。这突如其来的举动,结结实实把我吓了一跳,以为入了“狐仙”禁地,心中不觉陡然一沉,这古老的魁星阁,配上现代化茶座,加上时尚服务小姐,显得不伦不类,未免玷污了古建筑。绕城楼巡视一周,北墙上嵌有一石,上刊文字,阅之,恍然大悟,道貌岸然的魁星阁,空有一副仿古貌,不过“假洋鬼子”罢了,不足一游,不值一观。即重建,就要修旧如旧,重现古楼风貌,昔日胜景,今被浓重商业气息包围,何必耗费巨资造就这般模样?不若建一座现代化楼房更直观,更实惠,有愚人之嫌,有穿老棉布对襟褂打领带之滑稽。
??步出魁星阁,对六安再没有了好印象。
??
??经人指点,方知老城内有两座货真价实的古塔,遂满怀虔诚去寻访了。
??真正感受六安的非凡魅力,是从寻访古塔开始的。
??进入老城如入迷宫,街道纵横,曲折狭窄,民居错落,杂乱无序。心中暗暗忖度,南门塔一定高高玉立于矮陋旧房之上,如出水芙蓉,如美女立于秽草,众人瞩目。然而,莽莽撞撞转了一会儿,竟至于不辨东西了,哪里有美女的踪影,遂小心谨慎问于卖菜老婆婆。凭经验,老年人总比年轻人厚道,不会糊弄人。走上前,言辞极尽恭敬,唯恐不当,吃个闭门羹,或者被耍弄了,这是不得不考虑的事情,是走南闯北得来的教训。老婆婆漠然,不知是听不懂我的话,还是不知南门塔为何物?遂取出地图指示之,不识字,恰在此时,有一年轻人凑上前,观毕,一扬手,说,哦“南门锥”嘛,在那儿,引我走了一程,临分手,再三交代怎么走,有什么标记,走哪里拐弯,不厌其烦,热情得叫人生疑,是不是有所图?
??年轻人的善举,让我对六安人稍稍改变了看法。不过,哪里没有好人呢,幸许只是偶尔碰到一位热心肠口吧。
??然而,我大大的错了,这仅仅是开始,后边的热心肠更多,更能体现六安人的诚实朴素,也正是在老城游历,让我真正体会到六安人的不同寻常,弥久难忘。这也正是促使我拿起笔写一写六安人的真正原因。对六安人的感情,纯系真情实感流露,绝无谀美奉承之嫌。
??六安人把南门塔,北门塔叫做“南门锥”,“北门锥”,确实直截了当,更形象,更具体,乃其性使然吧?耸立的塔,上小下大,恰似一根直指苍穹的巨大锥子,想象力也真够丰富的了。
??在狭窄胡同里穿梭,弯弯曲曲,反反复复,如坠迷雾,宽处不过三四米,窄处仅一米许,对面来人,须贴墙慢慢挪动脚步方可通过。两墙夹出的胡同偏僻冷清,有些瘮人,有时,眼看进入居民的院子里,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继续深入下去,猛然一转身,豁然开朗。能得以前行,全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5-9-2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先顶!

[em05][em04]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5-9-2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 建议加为精华! 如此好帖叫我怎能不顶红!  

[em01][em01]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5-9-2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6安人  我自己为自己骄傲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5-9-3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不错,奇怪回头想想,六安的一些特色也许是因为从小到大与我们相连,都已忘却了那些属于六安的特色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5-9-3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安就是好地方,我们六安人努力共建和谐健康的新六安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5-9-3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em07]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5-9-3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  其实........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5-9-3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说出了我们习以未常的[wiki]风俗[/wiki]习惯!~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