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4459
  • 回复17

[六安事儿] 六安的九拐十八巷!你知道吗?进来看看!(转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9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安人爱在人前侃六安城的“九拐十八巷”。不过如今的年轻人,能记得“九拐十八巷”的不多了,要让他们一口气数出来更难。


"九拐十八巷”是六安老城区的古街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步入新世纪,随着六安市“十五规划”对老城区改造计划的实施,“九拐十八巷”将逐步消失,成为六安人记忆中的历史故事。


一种怀旧感促使我第一次认真地将“九拐十八巷”排了排,还真串了起来。九拐是:迎驾拐、鱼市拐、茶叶拐、仓房拐、书院拐、潘家拐、上拐头、田家拐、大井拐。十八巷是: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书版巷、塘子巷、扎笔巷、和平巷、棚场巷、龙须巷、观音寺巷、关帝庙巷、万寿寺巷、城隍庙巷、九拐巷、牛角巷、翠花巷、盐店巷、霍老婆巷。还有没有列入十八巷的如:油房巷、五福堂巷、清官祠巷、天妃巷、西湖庵巷、花井栏巷、铁井栏巷、箭道巷、下巷子等。这些拐拐巷巷,是由六安老街南北五个经路构成并延生的。

其名称有的具有本地商贸、商品特色,有的依据巷子的形状命名,有的直用人名,如霍老婆巷。历史上六安城址变迁频繁,自大禹封皋陶后裔于英、 六至楚穆王灭六, 古六国长达 1500年,城址位于六安市9公里的东城都;淮南王英布国都城址位于六安市北6公里的西古城;六安王刘庆国都城位于六安市西9公里的裴家滩。《旧唐书. 地理志》载: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改六安为盛唐县, 移治于驺虞城即今日六安老城区。自唐建制六安历经沧桑,城名多次变更,隶属关系划来划去,城市建筑毁建交替,因而构成今天众多拐拐巷巷的纷繁复杂建筑格局。可惜的是六安古代的许多宏伟建筑和古民居,或毁于兵燹,或毁于自然灾害和抗战时期。唯存“南北双塔”、 “九拐十八巷”尚能对世人传承古代文明,展现六安民俗民风。老城区改造将使古城六安旧貌换新颜,花园式住宅小区将取代旧街拐拐巷巷。市ZF决定在五年时间里完成老城区3.3平方公里的改造任务,建商住房400万平方米, 决心在改变市容市貌,繁荣市场经济的同时,彻底改善老城区市民居住条件,届时将有20万以上市民住入新居。如今告别“九拐十八巷”,换来的将是六安发展史上的一大历史性跨越。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8-12-19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下洼 那块是真的很让不常走的人晕头转向的!:tp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是我的
大家说说自己认识的
我先说
大井拐 最熟悉 有大井拐包子 哈哈:tm :tm :tm
仓房拐 我更熟悉  小学六年天天从那走  城北小学老校区附近   现在在云路街客多超市正对面
二道巷 是城南小学那的    正对大东街
三道巷 也是城南小学那的  正对黄大街
观音寺巷  就观音寺进去的那个巷子  昨天从黄大街走的时候  看那也要拆了 :my
棚场巷   是现在兴美花园这   上次在十大海吃饭  墙上挂着老棚场的照片了  好熟悉啊

其他我就不知道了  高兴小的时候在鼓楼街晃大的   有家原来在鼓楼街的  我们回忆回忆
:ka :ka :ka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8-12-19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小妹妹 沙发被哥抢到了:yq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8-12-19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安的这些城市印记现在被擦除了好多!高楼起了 回忆丢了!:sbin

[ 本帖最后由 天使活宝 于 2008-12-19 20:22 编辑 ]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晕掉了
天使 你速度怪快的啊``
我正在组织语言 去坐沙发  你到坐上了
:ka :ka :ka

还有个叫"十八层"
是从鼓楼街差到老城北幼儿园的 还有那电影院的
"十八层在原鼓楼洞附近(向西)的一个小巷,因为是个陡坎(可能是六安最陡峭的坡路),所以取名十八层。"(转的)
好陡的 印象好深的 还有那台阶  现在早么了 :my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8-12-19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可不是跟你盖的,上大学时每次抢最后一位都很难,工作以后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抢座的功夫更上一层楼,所以现在每次单位开会我都能抢到最后一排离领导最远的座位!这功夫可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当然了公交上我是不抢的!:yq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8-12-19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 小时候 就在 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 啊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8-12-20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巷子真好,但又迷糊人,前些天和朋友在3道巷转了很久才走出来啊,那些巷巷拐拐的我挺喜欢的!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8-12-20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巷子使六安变得含蓄而深沉;而六安的那些名小吃又很好地体现了六安的饮食文化。但伴随着开发的号声,这些东东却渐行渐远,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