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天涯明月

[车友杂谈] 世界主要品牌汽车历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p style="MARGIN-LEFT: 0cm;"><a name="车一三"></a><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13.汽车牌照趣史<p></p></span></b></p><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世界上最古老的牌照:<span lang="EN-US"><br/>   德国慕尼黑警察1899年4月14日给巴伊斯巴尔特先生的“瓦尔特布克”汽车所发的牌照,是保存到现在最古老的汽车牌照,也是德国最早的汽车牌照。这照牌照是一块长方形属牌,上面只写了一个“1”字。<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美国最早的牌照:<br/>   1901年美国纽约州实行牌照法规《纽约州汽车法规》。那时的牌照是一块铝制圆盘,和50美分的金币大小差不多,上面印有牌号,并注有(纽约州汽车法规)一行小字。到1956年美国联联邦政府规定了标准尺寸的汽车牌照,长度为3048mm,宽度为152.4mm。 <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法国最早的牌照:<br/>  1892年8月14日颁布的巴黎警察条例,使汽车牌照规则制度化,根据条件规定,所有汽车都必须挂上印有车主姓名、住址以及登记号码的金属牌照,牌照必须在车身左侧随时都可以看见的位置。 <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英国挂上第一号牌照的汽车:<br/>  经是拉塞尔伯爵的纳维亚号汽车,是在1903年圣诞节前登记的。伯爵为了使自己的汽车挂上第一号,他彻夜不眠,早晨很早就开车去登记,终以5秒之先取得了第一号“A”牌照,当时英国牌照编号的方法至今仍被使用着。 <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中国的第一号汽车牌照:<br/>  光绪年间汽车传达到上海,到1912年,上海共有汽车140辆,当时英国人把持的工部局,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对第一号牌照要价特别高。宁波巨商周湘云为领行第一号牌照,被敲去了一大笔钱,又面对持有第一号驾驶执照人的威逼、抢劫,周湘云终于把第一号牌照上在自己的汽车上,并锁入汽车房里。<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依据牌照上税:<br/>  科威特为了解决交通拥挤的现象,减少汽车的保有量,轿车的牌照税是随牌照的登记号而变化的。牌照号码越大,牌照税就越高。 <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禁用的牌照号码:<br/>  英国警察部门作出决定,逐步取消带有“666”的牌照号码,据说这是因为这个数字在《圣经》是表示魔鬼。这一决定是英国警察部门应许多汽车驾驶员的书面要求作出的。因为驾驶员抱怨不吉利的牌照号码会使车祸经常发生。<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论官职大小上汽车牌照:<br/>  波斯湾岛国巴林,汽车牌照号码是显示地位和权势的象征。1位数的汽车牌照为君主及皇亲国戚使用;2位数的汽车牌照为贵族显爵;3位数的则为政府官员及名门望族;一般官员及名知人士使用4位数的牌照;而平民百姓只好排在第5位数了。以牌照号码来识别车主的身份、地位,则产生众多趣事。一些有钱人不惜重金购买低位数、小号码的牌照;挂有小号码牌照的汽车,可以在街上畅通无阻,而其它牌号的车辆要为其让路。<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电子牌照:<br/>  美国试验一种电子牌照,以控制盗车犯罪案件。将电子牌照装在上后,汽车在通过埋入公路的传感器时,它会读出电子牌照的编号,并将编码存入计算机中。装上这种牌照,警察就能较快地发现被盗的汽车,甚至还能发现盗车者的隐匿处。<p></p></span></span></p>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p style="MARGIN-LEFT: 0cm;"><a name="历"></a><b><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1.0pt;">历程回顾<span lang="EN-US"><p></p></span></span></b></p><p style="MARGIN-LEFT: 0cm;"><b><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1.0pt;">汽车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从卡尔<span lang="EN-US">.本茨造出的第一辆三轮汽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跑到现在,竟然诞生了从速度为零到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只需要三秒钟多一点的超级跑车。这一百年,汽车发展的速度是如此惊人!同时,汽车工业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们一手创建了通用、福特、丰田、本田这样一些在各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著名公司。让我们一起来回望这段历史,品味其中的辛酸与喜悦,体会汽车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欢乐与梦想……</span></span></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1.0pt;"><p></p></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汽车同其它现代高级复杂工具如电子计算机等一样,并非是哪一个人坐在那里发明了的。发明之初的汽车也不是现在这个式样,如果你能见到当时的汽车,你也可能认为这不是汽车呢。汽车的发展也有一个漫长的历程,总的说来,汽车发展史可能分为蒸汽机发明前、蒸汽汽车的问世、大量流水生产汽车开始等三个阶段。<span lang="EN-US"><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人类最初的工作劳动完全是由本身来完成,根本没有什么汽车和发动机,如果说有的话,在未使用牛和马之前使用的是人体的股份这台发动机。奴隶就是一种“生物发动机”。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加强,人们不仅使用人力、畜力、而且知道使用水力、风力。<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在1705年,纽可门首次发明了不依靠人和动物来作功而是靠机械来作功的实用化蒸汽机。这种蒸汽机用于驱动机械,便产生了划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蒸汽驱动的机械即汽车的诞生,人类社会中便拉开了永无休止的汽车发展的序幕。<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769年,法国人N.J.居纽(Cugnot)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到1804的年,脱威迪克(Trouithick)又设计并制造了一辆蒸汽汽车,这辆汽车还拉着十吨重的货物在铁路上行驶了15.7公里。<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831年,美国的哥德史沃奇.勒(ColdsworthyGur-ney)将一台蒸汽汽车投入运输,相距15公里格斯特夏和切罗腾哈姆之间便出现了有规律的运输服务,这台运输车走完全程约需45分钟。此后的三年内,伦敦街头也出现了蒸汽驱动公共汽车。当这个笨重的怪物在英国城镇奔跑时,曾引起了很大的骚动。说起来,这种车比现在的筑路用的压道机还重,速度又低,常常撞坏未经铺修的路面,引起各种事故。市民们当时曾呼吁取缔这种汽车。为此英国制订了所谓的“红旗法规”,具有讽剌意味的是,由于这条法规的实施,使得英国后来在制造汽车的起步上大大落后于其它工业国家。<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由于蒸汽汽车本身又笨又重,乘坐蒸汽汽车又热又脏,为了改进这种发动机,艾提力.雷诺(EtienceLenor)在1800年制造了一种与燃料在外部燃烧的蒸汽机(即外燃机)所不同的发动机,让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人们后来称这类发动机为内燃机。<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876年康特.尼古扎.奥托(CountNicholasOtto)又发明了对进入汽缸的空气和汽油混合物先进行压缩,然后点火,提高了发动机效率。这种发动机具有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行程,为了纪念奥托的发明,人们把这种循环改称为奥托循环。<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苯茨(KartBenz),首次试验成功一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1883年10月,他创立了“苯茨公司和莱茵煤气发动机厂”,1885年他在曼海姆制成了第一辆苯茨专利机动车,该车为三轮汽车,采用一台两冲程单缸0.9马力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与此同时在1893年就与威廉.迈巴特合作制成了第一台高速汽油试验性发动机的德国人戴姆勒(Daimler)又在迈巴特的协助下,又于1886年在巴特坎施塔特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无马之车”。该车是在买来的一辆四轮“美国马车”上装用他们制造的功率为1.1马力,转速为每分钟650转的发动机后,该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当时所谓“令人窒息”的速度从斯图加特驶向康斯塔特,世界上第一辆汽油发动机驱动的四轮汽车就此诞生了。实际使用表明,此车使用良好。第二年苯茨第一次把三轮汽车卖给了一个法国巴黎人,由于这种三轮汽车设计可靠,选材和制造精细,受到了好评,销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p class="MsoNormal"><a name="历二"></a><strong><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3.5pt;">1897——1907</span></stron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8.0pt;"><p></p></span></b></p><p style="MARGIN-LEFT: 0cm;"><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1.0pt;">1897年----(1)奥兹在美国密执安州的兰辛市创办了“奥兹汽车厂”。(2)美国举办首次汽车刊物展览(5月3日)。(3)英国兰切斯特汽车使用了高压润滑系统,发明人由此而获得专利。(4)美国首次对汽车保险,鲁密斯对其生产的单缸汽车按0.75%的费率进行了财产保险。(5)英国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汽车协会--皇家汽车俱乐部,即现在的R.A.C前身。(6)狄赛尔制成压缩点火式1.1千瓦柴油发动机,热效率高达26%,令全世界为之震惊。(7)英国人乔治史密斯成为第一个酒后开车被判有罪的人。<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898年----(1)美国人富兰克林配制出顶置气门4缸风冷式发动机。(2)第一辆公共汽车问世。(3)转子发动机问世。(4)法国人雷诺将万向节首先用于汽车传动,并发明伞式齿轮主减速器传动装置,取代了链条传动。(5)雷诺公司成立。(6)英国人制成柴油发动机汽车。<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899年----(1)第一辆菲亚特汽车问世。(2)带有整体水箱的蜂窝式散热器、分档变速器和脚踏式加速器首先由戴姆勒应用。(3)纽约成立全美第一家汽车修理厂。(4)德国人西韦尔成为第一位死于车祸的汽车司机。<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00年----(1)美国奥兹牌汽车投产。(2)威廉·麦金莱(1897-1901年间任美国第25届总统)成为第一个乘坐汽车的美国总统。(3)德国制造出第一辆装甲车。(4)全金属车身问世。(5)德国人保时捷配制出带曲面挡风板的汽车。(6)奔驰公司以钢材代替木材制作车架。(7)倾斜式圆形方向盘首次在德国使用。(8)纽约颁发第一份汽车驾驶员执照,称“工程师证书”。<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01年----(1)位于底特律的奥兹汽车厂发生火灾,恢复生产后采用由各分散车间转包零件加工各装配的生产组织方式。后来这些车间相继独立,使底特律发展成为了汽车城。(2)纽约开始发放汽车牌照(带号码的铝制圆盘)。(3)德国波许公司发明高压磁电机点火装置。(4)奥兹莫比尔汽车首先使用转速表。(5)低压磁电机点火系统被戴姆勒公司采用。(6)中国进口第一辆汽车。<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02年----(1)卡迪拉克汽车公司成立。(2)盘式制动器专利被英国人获得。(3)鼓式制动器专利由法国人雷诺获得。(4)后桥独立式悬架被法国人装于赛车。(5)磨擦式减震器在英国使用。(6)用两个前轮的转动代替轴的转动的艾利奥特转向原理开始应用。(7)美国汽车协会在芝加哥成立。<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03年----(1)福特汽车公司成立。(2)法国研制出第一台V型发动机。(3)伦敦出现出租汽车。(4)美国古德伊尔轮胎公司获无内胎轮胎专利。(5)英国生产全钢车身的轿车。(6)“交通安全之父”伊诺出版《驾车的规则》一书。(7)美国波士顿警察最先购买汽车执行警务。<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04年----(1)气压制动系统开始采用。(2)卡迪拉克汽车装用防盗点火系统。(3)美国研制出防刺漏式轮胎。(4)英国希思发明液压制动系统。<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05年----(1)法国研制出封闭式驱动桥。(2)法国研制出轮胎压力计。(3)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成立。<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06年----(1)带弹簧的保险杠问世。(2)前轮制动器在德国问世。(3)别克公司将蓄电池作为轿车的标准配备。(4)法国勒芒举办首次汽车大奖赛。(5)扭力杆式减震器问世。<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07年----(1)劳斯莱斯公司开始生产“银魅”牌轿车。(2)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汽车功率计算公式,该公式后来被一些国家作为汽车征税的依据。(3)法国采用乙炔车灯。(4)日本制造出第一辆汽油发动机汽车。</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a href="http://www.yzinfo.gov.cn/kxpj/qcfzs.htm#返回7"><span style="mso-ascii-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返回7</span></a></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1.0pt;"><p></p></span></p><p class="MsoNormal"><a name="历三"></a><strong><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3.5pt;">1908——1918</span></stron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8.0pt;"><p></p></span></b></p><p class="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p class="MsoNormal"><a name="历六"></a><strong><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3.5pt;">1941——1951</span></stron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8.0pt;"><p></p></span></b></p><p class="Mso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1.0pt;">1941年----(1)四速半自动变速器及液压联轴器由克莱斯勒公司研制成功。(2)四轮吉普车在美国问世。<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42年----(1)因“二战”需要,美国军车产量超过民用车。(2)水陆两用坦克问世。<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43年----通用公司大量生产航空发动机。<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44年----(1)通用公司生产水陆两用汽车。(2)美国向前苏联提供34.5万辆汽车,以支援其抗击德国法西斯。<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45年----通用公司工人大罢工。<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46年----(1)后置发动机客车问世。(2)全钢客货两用车问世。(3)米西林公司研制出子午线轮胎。(4)轿车首次装用无线电话。<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47年----(1)“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去世。(2)日本生产战后第一批“达特桑”牌汽车。(3)法拉利牌汽车问世。<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48年----(1)本田公司成立。(2)曲面挡风玻璃问世。(3)无内胎式轮胎问世。(4)奔驰轿车首次装用电动车窗。(5)保时捷推出356<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49年----(1)克莱斯勒汽车采用点火钥匙起动。(2)福特公司推出V8船型轿车。<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50年----(1)英国人获蝶式制动器专利。(2)英国陆虎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采用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汽车。(3)本年度汽车产量为1507万辆,首次超过1000万辆。(4)第一台直喷式柴油机问世。(5)国际汽车联合会成立,规范的汽车比赛自此开始。<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51年----克莱斯勒公司推出具有关球形燃烧赛室的V8S发动机。</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a href="http://www.yzinfo.gov.cn/kxpj/qcfzs.htm#返回7"><span style="mso-ascii-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返回7</span></a></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1.0pt;"><p></p></span></p><p class="MsoNormal"><a name="历七"></a><span lang="EN-US" style="DISPLAY: none;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1.0pt; mso-hide: all;">&nbsp;<p></p></span></p><p class="MsoNormal"><strong><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3.5pt;">1952——1962</span></stron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8.0pt;"><p></p></span></b></p><p class="Mso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1.0pt;">1952年----(1)美国通用公司推出“别克”牌小轿车,该车成为鱼型车身的代表。(2)转向助力器装车使用。(3)美国人开始采用座椅安全带。<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53年----(1)玻璃纤维薄板加钢筋构成的车身问世。(2)福特公司第4000万辆汽车下线。(3)美国人戴纳·富勒创造了264千米/小时的地面行驶纪录,该纪录一直保持了18年。(4)通用公司累计生产了5000多万辆汽车。(5)美洲虎汽车装用蝶式制动器。(6)晶体管被应用于汽车点火系。<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54年----(1)三角转子式发动机问世。(2)燃油喷射式发动机问世。<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55年----(1)福特“雷鸟”牌两座位汽车问世,这是最能代表美国个人用车的第一车型。(2)福特公司创造了日产汽车10,877辆的世界纪录。(3)丰田公司推出“皇冠”牌汽车。(4)电控门锁问世。<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56年----(1)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成立,“解放”牌汽车问世。(2)四大灯照明系统被采用。<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57年----(1)林肯-大陆汽车采用组合车身。(2)带冷却片的制动毂问世。<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58年----(1)日本富士公司研制出“速波360”型汽车。(2)无级变速器问世。(3)日本公司首次向美国出口汽车。<p></p></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p class="MsoNormal"><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8.0pt;">汽车行业精英轶事<span lang="EN-US"><p></p></span></span></b></p><p class="MsoNormal"><a name="卡一"></a><strong><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3.5pt;">1.卡尔·本茨</span></strong><b><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05006c;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8.0pt;"><p></p></span></b></p><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1.0pt;">卡尔·本茨(<span lang="EN-US">KarlBenz,1884-1929)是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844年,本茨以遗腹子的身份出生于德国,父亲原是一位火车司机,但在他出世前的1843年因发生事故去世了。从中学时期,本茨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60年进入卡尔斯鲁厄综合科技学校学习。在这所学校,他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机械构造、机械原理、发动机制造、机械制造经济核算等课程,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在经历过学徒工、服兵役、娶妻生子等人生经历后,他于1872年组建了“奔驰铁器铸造公司和机械工场”,专门生产建筑材料。由于当时建筑业不景气,本茨工场经营困难,面临倒闭危险,万般无奈之际,他决定制造发动机获取高额利润以摆脱困境。于是,他领来了生产奥托四冲程煤气发动机的营业执照,经过一年多的设计与试制,于1879年12月31日制造出第一台单缸煤气发动机(转速为200转/分,功率约为0.7千瓦)。不过,这台发动机并没有使奔驰摆脱经济困境,他依然面临着破产的危险,生活十分艰苦。但是,清贫的生活并没有改变本茨投身发动机研究的决心,经过多年努力,他终于研制成单缸汽油发动机,并将其安装在自己设计的三轮车架上。取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制造专利权”(1886年1月29日)。<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893年,本茨研制成功了性能先进的“维克托得亚”牌汽车。它采用本茨专利的3升发动机,方向盘安装在汽车中部。尽管该车性能先进,但由于价格高达3875马克,因而很少有人购买得起,成为公司的滞销品。这样,这种在技术上为奔驰带来了极高荣誉的汽车,在经济上并没有给他多大的好处。后来,本茨听从了商人的建议,于1894年开发生产了便宜的“自行车”(定价2000马克)。这种“自行车”销路很好,在一年时间内就销出了125辆。由于是世界上第一种批量生产的机动车,因而给奔驰带来了较高的利润。后来,奔驰又对前期生产的“维克托得亚”牌汽车进行了改进,将车箱座位设计成面对面的18个,它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辆公共汽车。<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在发明汽车的过程中,卡尔·本茨的勇气令人十分钦佩:首先,他甘心清苦,埋头于自己的发明工作。其次,他果敢地摒弃了在技术上已十分成熟的蒸汽机而选用了自己并不被人看好的内燃机作动力,反映了他在观念上的巨大转变。再次,他既能开发生产反映汽车技术最高水平的“高档车”,又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普通车”,为公司赢得可观的利润,说明他既有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又有企业家的经营技巧。</span></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a href="http://www.yzinfo.gov.cn/kxpj/qcfzs.htm#返回7"><span style="mso-ascii-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返回7</span></a></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1.0pt;"><p></p></span></p><p class="MsoNormal"><a name="卡二"></a><strong><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3.5pt;">2.亨利·福特<p></p></span></strong></p><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1.0pt;">在全世界<span lang="EN-US">,"汽车之父"只有卡尔·本茨一人,同样,享有"汽车大王"之美誉的也只有亨利·福特一人,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他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汽车时代。福特出生于1863年7月30日,其父是一位农场主.他自小就对从事农事颇有怨言,反而对鼓捣机械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因此而闯过不少次祸,幸运的是,对他的"胡闹"从来没有任何埋怨。<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7岁那年,他独自一人到位于底特律的密西根汽车制造公司上班去了。但在这家拥有2000人的底特律最大的工厂,福特只工作六天就辞职不干了,原因是“该公司优秀的的员工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才能修复的机器,我只要30分钟就可以修好,因而其他员工对我十分不满”(福特语)。后来,他又先后从事过机械修理、手表修理、船舶修理等工作,并且还一边工作一边参加夜校学习,以便将来能够“不屈居于人下被别人利用而过一生,自己开一家制造机械的工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还告别了富庶而温馨的家,到爱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p class="MsoNormal"><a name="卡四"></a><strong><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3.5pt;">4.艾尔弗雷德·P·斯隆</span></stron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8.0pt;"><p></p></span></b></p><p class="Mso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1.0pt;">1923年5月,面对内忧外困的通用公司,董事长杜邦将自己自杜兰特离职以后兼任的公司总经理大权交给了艾尔弗雷德·P·斯隆(A.P.Sloan,1875-1966)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是通用公司发展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英明决策。斯隆以其聪明才智为“通用”构筑了一套完善的组织机构,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财务制度,为公司日后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斯隆是一位大学毕业的电气工程师,原本供职于联合汽车公司,只是因为公司并于“通用”才于1919年进入“通用”担任副总经理。在任副总经理期间,他对“通用”的管理不善深感不安,曾给总经理写过三份有关内部管理弱点的专题报告,可惜刚愎自用的杜兰特对此不理不睬,最终导致了“通用”几乎倒闭的严重危机,他本人也被迫辞职。1921-1924年间,“通用”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与改组,涉及范围包括公司的经营方向、相互协作、行政管理体制、组织系统、生产计划、报告制度、产供销管理、从事管理、财务管理、海外扩张战略等。由于这次改革的全面与成功,使“通用”发生了一次质的变化,在不长时间内就挤身于世界工业企业的行列。。而作为公司<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 </span>副总经理、总经理的斯隆,其作用当然是功不可没的。<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他果断提出了“集中政策、分散经营、财务独立”的经营管理体制。在这一体制下,公司高层机关负责协调、管理公司的全部经营活动,公司高层和各专业委员会决定公司的大政方针,而具体经营责任则交给各分部负责。<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针对公司内部分工不够明确,多家生产分部在同一档次的产品上相互竞争,到生产批量少、产品成本高,无法与竞争对手进行全面竞争的生产现状,公司组织专门委员会进行研究,最后形成研究报告。报告建议公司组织专业化生产,减少汽车的型号数目,谋求大量生产的经济效益。并且具体建议生产6个价格档次的汽车,即:1、450-600美元;2、600-900美元;3、900-1200美元;4、1200-1700美元;5、1700-2500美元;6、2500-3500美元。报告认为,这样划分汽车的档次,能够满足不同购买能力的种类顾客的消费需求,为每一个人和每一种目的提供一种汽车,有利于整个公司与竞争对手展开全方位的市场竞争。为最大限度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公司对各经营部门进行了专业化分工,让各厂生产较为单一的产品或零碎部件。让生产标准化、通用性零部件的分厂集中在底特律师一带,以便就近管理;让根据产品专业化分工后的整车装配厂按照“接近市场”的原则颁于全国各地,以便就地装配、就地销售,减轻了长途运输整车的巨大压力。公司还规定,内部各单位间的协作也应建立固定关系,相互交易以内部协作价结算。协作价按成本加合理利润制订,如果协作价高于市场价,受货方可报告公司要求供货方降价,若对方无法降价,受货方有权向外界采购。“通用”的这一协作关系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致使在20世纪末的今天仍没有太大变化。<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在斯隆建议下,“通用”按“政策制定与行政管理分开,分散经营与协调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管理组织体制,使公司经营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控制集中在上层,而将方针政策的招待和运用分散给基层。这套管理体制的建立,使“通用”的基层部门既可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又在公司的总体控制下进行经营动作,还可将高层管理人员从日常事物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高层决策去。这次组织变革后人称之为企业管理上的一场革命。<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斯隆建立的公司计划制度和报表制度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他的企业管理才能。为避免因存货导致的资金呆滞,他要求经销商每隔10天向有关部门上交一份旬报,详细列举10天来的汽车销售量、订货量及接货量等,同时要求提供商业情报的公司每月提供各州的新车登记数、通用汽车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及变化原因等。每家生产企业每月需对下月和其后三个月的销售量进行预测,编制计划,并报公司总经理审批。由于这一计划行之有效,后又扩大应用于生产、采购、存货、流动资金、固定资金投资、利润等诸多方面,形成了完整的计划体系。<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在斯隆所建立的管理体制下,下属各分公司的经营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汽车产量逐年上升,自1928年超过“福特”之后,一直稳居世界首位,其车内市场占有率由1921年的12%增加到1941年的44%。在“通用”所取得的这一连串成就之中,斯隆所做出的创造性贡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p class="MsoNormal"><a name="卡六"></a><strong><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3.5pt;">6.恩佐·法拉利</span></stron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8.0pt;"><p></p></span></b></p><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1.0pt;">恩佐·法拉利<span lang="EN-US">(EnzoFerrari,1898-1988)是法拉利公司的创始人,就像奔驰、福特、保时捷等人一样,他在汽车制造业也享有盛誉,人称“赛车之父”。<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法拉利于1898年2月18日出生于意大利,其父为一小工厂主。在他10岁那年,父亲带他到波伦亚观看了一场汽车比赛。赛车场那集惊险、刺激于一体的惊心动魄场面深深地吸引了他,他盼望着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优秀赛车手。13岁那年,他千方百计地说服了父亲,允许他单独驾驶汽车,从此,他与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1916年,法拉利父亲因病去世,不久,战争又夺去其兄性命,他本人也不得不应征入伍。退役以后,迫于生计,他只好到都灵做工,并最终在阿尔法·罗米欧汽车厂找到了工作。在这家工厂,他先后干过技工、试车员、赛车手、地区市场负责人等,其中对参加赛车最感兴趣。1929年,法拉利回到家乡创立了“法拉利赛车俱乐部”,并且在所参加的一系列比赛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47年,法拉利生产出第一辆车,并以自己的名字进行命名--法拉利Tipol25,以跳马图为商标。在以后的3年时间里,法拉利又相继生产了Tipo166、Tipo195、Tipo212、Tipo225、等型赛车。由于赛车的性能需要在赛车场上才能得到检验,因此,法拉利积极参加各种汽车大赛,借以检验、宣传自己的赛车。法拉利赛车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先后夺得过多项桂冠:在1951年的迈勒·米格拉尔汽车大赛上,排量4.1升的Tipo375获胜;在布宜诺斯艾利斯1000千米汽车赛上,排量4.9升的Tipo410夺魁;1956年,经过法拉利改造的蓝旗车一举奢了世界汽车竞赛的最高荣誉--一级方程式赛车年度总冠军。这一连串的胜利,奠定了法拉利赛车在世界车坛至高无上的地位。法拉利除了制造赛车并参加大赛以外,还积极策划制造法拉利跑车,以求以车养车--用出售跑车所获得的利润来支持自己的赛车计划。可惜小规模的跑车生产获利有限,难以支持赛车队庞大的开销,经济常常陷入困境。不过,由于法拉利声誉极高,多次为国家争得过荣誉,几乎成为了意大利汽车业的形象代表,因此,财大气粗的菲亚特公司在财政方面经常给予无私帮助。美国福特公司一度有意收购法拉利公司但却被法拉利本人坚决拒绝。他担心自己的公司归于福特公司以后,一来对方会借法拉利车的成绩宣传自己的形象(这不利于意大利的汽车工业,)二来自己的赛车计划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1969年,法拉利答应让本国的菲亚特公司收购,条件就是对方在今后的岁月里不得干扰其赛车活动。<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多年以来,汽车界的人们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只要提到法拉利,大家就会想到那超级的法拉利赛车和跑车;只要提到汽车科技的先进水平,大家就会想到红色的法拉利。法拉利车集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采用了类似于劳斯莱斯、保时捷、兰宝基尼等世界名车那样的半机械、半手工化的加工工艺精心制作,质量一丝不苟,堪称稀世珍品。<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1988年8月14日,汽车界的巨星恩佐·法拉利去世了,终年90岁。他留给后人的是那不朽的事业和艺术品一般的法拉利车。</span></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a href="http://www.yzinfo.gov.cn/kxpj/qcfzs.htm#返回7"><span style="mso-ascii-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返回7</span></a></span><b><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05006c;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8.0pt;"><p></p></span></b></p><p class="MsoNormal"><a name="卡七"></a><strong><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3.5pt;">7.安德烈·雪铁龙</span></stron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8.0pt;"><p></p></span></b></p><p class="Mso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1.0pt;">1878年2月5日,作为父母5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安德烈·雪铁龙(A.Citroen)在法国巴黎出生。原籍荷兰,父亲是个从事珠宝生意的商人,母亲是波兰人。雪铁龙年轻时就认定科技进步将给人类带来幸福,所以他选择巴黎综合工科学院就读,准备将来当一名工程师。22岁那年他去波兰外婆家探亲度假,途中因注意到一各装置上按“人”字形拼成的齿轮而得到灵感,回来后发明了人字形齿轮传动系统,并获得专利。在获得文凭、服完兵役后,他于1913年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专门从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p class="MsoNormal"><a name="卡九"></a><strong><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3.5pt;">9.丰田喜一郎</span></stron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8.0pt;"><p></p></span></b></p><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1.0pt;">丰田喜一郎出生于<span lang="EN-US">1895年,其父亲丰田佐吉既是日本有名的纺织大王,也是日本大名鼎鼎的“发明狂”。<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丰田佐吉为了发展自己的工厂,将长子丰田喜一郎送到东京帝国大学工学系机械专业读书。大学毕业后,丰田喜一郎来到父亲的“丰田纺织株式会社”当了一名机械师。经过10年磨练,丰田喜一郎担任管技术的常务经理。然而,目光远大的他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当他发现汽车能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时,预感到这一新兴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决定将其作为自己的事业,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1929年底,为了将纺织机专利卖给当时势力强大的普拉特公司,丰田佐吉派喜一郎前往英国全权代表自己签订契约。在国外,他除了完成父亲嘱托的任务以外,还花费了四个月的时间体验了英国的汽车交通,走访了英、美尤其是美国的汽车生产企业,彻底弄清了欧美国家的汽车生产状况。这次国外之旅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坚定了他发展自己汽车事业的决心。<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不久,丰田佐吉去世,临终前,他将儿子叫到眼前,给他留下了作为父亲的最后一句话:“我搞织布机,你搞汽车,你要和我一样,通过发明创造为国效力。”他还亲手将转让专利所获得的100万日元专利费交给儿子,作为汽车研究启动经费。当时,美国平均每四人拥有一辆汽车。丰田喜一郎作了这样的构想:如果国内每10人拥有一辆汽车的话,1亿日本人需要1000万辆;按汽车的平均使用寿命10年计算,每年需要新车100万辆;这是一个十分令人神往的巨大市场。当然,他所没有想到的是,今天的日本已达到每3人拥有一辆汽车的水平,而且还有大量的汽车出口到世界各国。其汽车总产量多年以前就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汽车生产王国。<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丰田佐吉去世以后,公司总裁的职位由丰田喜一郎的妹夫(丰田佐吉的上门女婿)丰田利三郎担任。尽管利三郎是一位见识广博的企业家,但却自命清高,脾气暴躁,与丰田喜一郎在许多问题上“政见不同”。1933年,在丰田喜一郎的一再要求下,他同意公司免费设立汽车部,并将一间仓库的一角划作汽车研制的地点。丰田喜一郎以此为基地,于当年4月购回一台美国“雪佛莱”汽车发动机进行反复拆装、研究、分析、测绘。在研究这台发动机的过程中,他产生了指导日后公司发展战略的认识观点:“贫穷的日本需要更为廉价的汽车。生产廉价汽车是我的责任。”1933年9月,他着手试制汽车发动机,拉开了汽车生产的序幕。1934年,他托人从国外购回一辆德国产的DKW前轮驱动汽车,经过连续两年的研究,于1935年8月造出了第一辆“丰田GI”牌汽车。在此之前的1934年,他擅自作主购买了约180公顷土地,积极准备创建汽车厂。丰田喜一郎这一系列举动使利三郎十分不满,作为上门女婿,他认为能够守住岳父留下的家业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再加上当时许多人认为从事汽车生产具有很大的风险,所以他不支持大舅哥搞汽车。而丰田喜一郎则不同,他认为厂子是自家的,自己想作什么就作什么,加之父亲要他搞汽车的遗言不时地回响在耳边,所以他非要从事大规模的汽车生产不可。两人在意见如此对立的情况下,只好分手单干。<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于是,利三郎同意丰田喜一郎于1937年8月27日另立门户成立“丰田汽车工业株式会社”,地址在爱知县举田町,创业资金为1200万日元,拥有职员300多人。丰田汽车公司刚刚成立,马上就遇上了一场几乎使其倒闭的危机。当时,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强烈地冲击着日本经济,尽管总厂的兴建,设备的引进、原材料的采购等急需大量的资金,但市面上银根奇缺,借贷无门,而此时初期的投资已经消耗殆尽,公司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此时侵华战争爆发了,丰田公司与其他许多生产厂家一道被纳入了战时军需工业品的生产轨道,陆军将其所有库存货车一次购光,这才使其摆脱了危机。<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 </span>丰田喜一郎颇有战略家的眼光,他自一开始组织汽车生产就注意到了从基础工业入手着眼于整体素质的提高,使材料工业、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业与汽车工业同步发展,为汽车的大批量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日本人称他是“日本大批量汽车生产之父”。他十分清楚,汽车生产所涉及到的相关产业较多,它们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汽车的质量,其中以材料和机器制造两个行业的影响最大。这一点,早在试制发动机时,他就有所体会了:利用美国进口的钢材生产齿轮,每天可以比较轻松地生产30件;而用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p style="MARGIN-LEFT: 0cm;"><a name="卡一一"></a><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9.0pt;">11.交通始祖伊诺</span></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9.0pt;"><p></p></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上个世纪末,美国的木制马车渐渐多起来,马车经常拥挤在道路上。那时也没有左右行驶之说,遇到混乱不堪的局面,警察也束手无策。堵塞的车辆互不相让,口角经常发生,甚至大动干戈,报以老拳。这时,一个对交通问题独具慧眼的天才——伊诺出现了。<span lang="EN-US"><br/>  伊诺小时曾见某路口堵车的情形,车马叉在一起,绳索缠如乱麻。警察无能为力,只好站在一旁,冷眼静观其变,眼睁睁看时间一分钟一分钟从眼皮底下溜过,谁也通不过路口。伊诺从此对交通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观察各种交通情况,并做出大量笔记和心得体会,想为解决交通问题找到途径。经过长期认真钻研,1890年他终于发表了解决交通堵塞问题的论文《我们的城市交通急需改革》和《车辆管理的建议》,对全美国人民都迫切关心的交通问题做出了独到的分析和解决的方法。论文发表后,立即轰动了美国,一时间伊诺的交通见解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最感兴趣和最喜欢谈论的题目。人们盼望早日解决交通不畅的问题。<br/>  为了解决亟待整顿的交通混乱问题,纽约市警察局特别邀请伊诺制定交通管制的法规。伊诺根据多年的心得,编制了《驾车的规则》,对马车前进,如何拐弯,何时停止行驶,怎样横穿马路都做出明确规定。他强调信号灯的应用,这样可保证道路的秩序。他还统一了大小街道的标志,人行横道的标志。伊诺还规定了马车必须单行,这样,左右行道路在世界上首次出现了。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伊诺还设计出过街行人安全岛。伊诺制定的法规,正叨3年正式在纽约使用。很快,这些法规在全美国得到普及。不多久,全世界都使用了这些交通法规。从1903年起,世界上才有了车辆的左右单线行驶,才有了红绿灯,才有了人行横道,交通堵塞问题才得到缓解。<br/>  随着汽车的出现,汽车的增多,伊诺又对汽车交通进行了研究。1921年,他编著的《交通的规则》一书发表,这本书得到全世界交通部门的肯定,成为现代交通问题的权威性著作。他所制定的交通法规,全世界都奉为精典而力行。为纪念伊诺的功迹,人们尊称他为“交通之父”。</span></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a href="http://www.yzinfo.gov.cn/kxpj/qcfzs.htm#返回7"><span style="mso-ascii-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返回7</span></a></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p></p></span></p><p style="MARGIN-LEFT: 0cm;"><a name="卡一二"></a><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12.</span></b><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0.0pt;">一代宗师<span lang="EN-US">——费迪南德.波尔舍</span></span></b><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p></p></span></b></p><p class="Mso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1999年年底,在"世纪之车"评选委员会选出了20世纪的"世纪之车", 同时选出的还有20世纪最伟大的汽车工程师,费迪南德.波尔舍以最高分当选。   <p></p></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1875年9月3日,费迪南德.波尔舍出生于捷克北部波西米崖省的一个小村子里。但是的捷克仍属于奥匈帝国的,所以波尔舍一直拥有奥地利国籍。波尔舍 一家是村里的铁匠,而小费迪南德从小就表现出电工和机械方面的天才,16岁 时他就为家里制造了一套照明装置。  <p></p></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1894年,19岁的波尔舍来到了维也纳,在一家电力工业大学进修,并在1897 年担任了这家电力公司实验部门的经理。这时他开始接触汽车。   1898年,他设计出可装在汽车车轴上的电动机.这一杰作被奥匈帝国皇家 马车厂--洛纳公司看中,,他们聘请波尔舍设计洛纳公司的第一辆汽车--洛纳. 波尔舍1号诞生了。 这是一辆小电瓶车。它最大的特点是两个前轮上各装有一台电动机,直接驱动 车轮。随后,他又改进设计,造出了一辆汽油机带动发电机,再驱动电动机和车轮的混合动力汽车。值得一提的是,发动机一发电机一电动机一驱动,这样 一套设计方案一直存在于波尔舍的头脑中,并影响到他最后几批作品。   <p></p></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1906年, 波尔舍转人奥地利戴姆勒公司(由一批奥地利商人购人戴姆勒的专利权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p style="MARGIN-LEFT: 0cm;"><a name="卡一三"></a><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13.莲花</span></b><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跑车<span style="mso-bidi-font-weight: bold;">独行打天下</span></span></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p></p></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在汽车工业史上,莲花品牌与众不同。它是英国杰出的工程师柯林<span lang="EN-US">·查普曼个人奋斗与智慧的结晶。无论是批量生产的跑车还是赛车,他都亲自参与设计与研制,倾注了毕生心血。<br/>&nbsp;&nbsp;&nbsp; 汽车史上的杰出人物查普曼组建了一支骁勇的车队,在F1赛场屡建奇功。他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设计的莲花Seven及许多小跑车至今令人怀念。查普曼确是汽车史上不朽的人物。<br/>&nbsp;&nbsp;&nbsp; 独行侠打天下<br/>&nbsp;&nbsp;&nbsp; 莲花品牌是英国绅士柯林·查普曼的杰作。查普曼是典型的英国绅士,小胡须总是修剪得整整齐齐。这样的绅士,电影里描述过不少,在当今的英国却不多见了。战后数十年间,这位英国工程师的名字对世界汽车运动影响巨大。他统领下的莲花车队自1958年以来先后7次在F1车赛中夺冠,并创出了多种名垂青史的优秀车型。查普曼从零开始,在汽车运动的狂热驱使下,亲手制造自己所心仪的赛车,进而在汽车制造与竞赛两方面都创造了辉煌业绩。这可算世界汽车史上最美的一段佳话。<br/>&nbsp;&nbsp;&nbsp; 事情起自1947年。作为醉心于汽车比赛的青年学子、年方十九尚在伦敦大学攻读工程技术的柯林·查普曼自己动手改装了一辆简陋的奥斯汀Seven赛车。这与其说是一辆赛车,倒不如说是一辆特技用车。英国因战后一度时兴在泥泞的林间角逐业余赛车运动。查普曼的自造赛车一举夺魁,以致他以出售零部件的方式销售了多辆。设计成功了,当然要给它起个名字。查普曼突发奇想,就叫它“莲花”。至于为什么叫莲花,查普曼始终不肯透露个中底细。<br/>&nbsp;&nbsp;&nbsp; 年轻的查普曼业余时间略施小计所成就的莲花赛车从此决定了他的一生。他把业余时间和漫漫长夜都用来潜心设计自己心仪的车,并注册了莲花品牌,自成一体。其中MkIII和MkIV虽动力有限,但外形设计非常符合车赛的要求,因而成绩斐然。少年得志的查普曼于1952年1月1日成立了莲花工程公司,开始制造该品牌汽车,并逐渐形成产业化生产。莲花品牌起步时没有能力设计和生产自己的发动机,因而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车身设计上,且抱定一个原则,即尽可能减轻车身重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的动力。也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1952年问世的MkVI采用了蜂窝结构管状车架。这项技术用于飞机制造已相当普遍,但用于汽车却是首次。这辆赛车采用的福特牌发动机仅有可怜的40马力(29千瓦),刹车装置是古老的拉线式,变速箱也仅有3个速比。但由于其车身仅重400千克,抓地性奇佳,因此在车赛中把许多大功率的对手甩到了后面。<br/>&nbsp;&nbsp;&nbsp; 莲花车厂逐渐发展小批量生产,但并未放弃赛事。这两项业务到1959年才正式分开。1955年停产的MkVI后来更名为莲花Seven。<br/>&nbsp;&nbsp;&nbsp; 莲花Seven仍保留摩托车式的挡泥板和无车门的车身。但风格却更现代化,车身结构仍采用多种管状车架,车身的铝板直接固定在车架上。前轮悬挂为三角型悬臂式,附以防摇摆杠。后轮则仅用硬式车轴。莲花Seven车型仍以散件方式出售,但因价格低廉,很快成为许多小型比赛的理想用车。赛车爱好者在周日组织这种小型车赛是英国的一大优良传统。莲花Seven自1957年问世后迅速获得成功。奇怪的是,查普曼并不喜欢这个车型,只过了10年就决定停产,令车迷们大失所望。所幸伦敦一家车行于1967年与查普曼达成协议,买下了该车的全部模具与工具,继续制造。现在它已有43年的历史,仍在继续生产。<br/>&nbsp;&nbsp;&nbsp; 莲花品牌逐渐在车坛出了名。它1958年首次参加F1车赛,便名声大噪,尤其MkVIII,MkIX及MkX赛车更是在法国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出尽了风头。但是,查普曼最得意的建树还要算F1。他所设计的一体化车身单座赛车具有划时代意义,在这一赛事中统治了整整20年。<br/>&nbsp;&nbsp;&nbsp; 查普曼一边在赛场上积累锦标,一边不断研制独特的跑车。1957年推出的Elite便是一辆漂亮的跑车。车身全由塑料制成,分成三个部分,像三明治一样黏合起来。该车虽惊世骇俗,但销售业绩不佳。因为尽管抓地性能极佳,驾驶起来令人如醉如痴,但可靠性较差,所以销量不多,几乎令莲花车厂倒闭。查普曼从中汲取教训继续努力,于1962年推出Elen型跑车。该车坚固之极,车身采用梁柱式骨架,路面表现好得出奇,自1965年又推出一款2+2敞篷跑车,使其地位不断巩固。<br/>&nbsp;&nbsp;&nbsp; 随着业绩的拓展,莲花车厂于1966年推出了一辆Europe型超现代化敞篷跑车。但直到此时,莲花车厂都是采用其他品牌的发动机。查普曼长期为此事而焦心,1974年生产百分之百的自家产品Elite车型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