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月6日下午,在霍邱县的周集粮食作业区,我看到一辆辆联合收割机来回穿行在金色的麦浪里。随着马达的轰鸣声,这个县最后一片麦地顺利地收割完毕。
霍邱是全国著名的产粮大县。为打赢“三夏”硬仗,这个县成立了“三夏”工作领导组,组建31个农机合作社、10支“三夏”农机作业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服务。为配合机械化作业,县里还开展“三、四、六”专项行动,即从农机、GA、交通、石油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3个服务组,在长集、周集、城西湖、王截流等主要路口设4个跨区作业接待站,为机手们提供一条毛巾、一块香皂、一瓶矿泉水、一顶太阳帽、一张明白纸、一张作业路线图“六个一”免费服务,并配备了防暑降温药品,还免费发放“安徽农机专用加油卡”310张。据了解,今夏这个县参加收割会战的各类农机有9831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4500多台,引进跨区作业收割机500余台,插秧机800多台。
一面抢收,一面抢种。记者驱车沿霍姚路一线,看到绝大多数田块已迅速披上“绿装”。在夏店乡,大部分干部都在村里忙乎,乡党委书记方配开说:“这十多天,我们的干部没有一人离岗,全部到驻点村指挥抢收、抢种和群众用水。目前,秧虽然全部插上,但还得搞好后续用水工作。
“工厂化育秧、公司化运作、订单式生产、一体化服务”的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的大力推广是这个县今年“三夏”的一个亮点。水稻机械育插秧,不仅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而且促进水稻生产节本增收、高产稳产。宋店乡种粮大户王厚耘介绍:“过去靠人工插秧,一天一人只能插一亩,工资成本在150元左右。机械插秧,插得快插得匀,10多分钟就插一亩,一亩成本仅需45元。如此一来,一亩田可增加收入200元以上,真是省钱、省事、省时。 ”为鼓励这项新技术推广,县财政今年拿出600万元用于育秧秧盘补贴及机插秧田块补助。 “机械育插秧,较传统人工耕作能提前三五天。”县农委主任张敏昌说,今年全县拥有各式插秧机800多台,购买秧盘88万个,机械化育秧工厂面积达12万平方米,带动机械化秧盘育秧面积30万亩。
今年“三夏”,霍邱各部门、各乡镇通力协作。农业部门除组织好农机、技术等服务外,还向群众积极推广水稻良种;工商、农业部门对农资市场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水利部门提前做好灌溉渠道的清淤、疏浚和调水工作,确保夏灌期间科学抗旱供水及时;各乡镇则全力做好群众用水、管水、协水工作,保证农业生产用水有序。目前,霍邱全县小麦收割任务已全部完成,到6月中旬夏栽任务将全面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