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下,微信已成为手机用户中非常流行的聊天交友工具,除了能发信息、聊天外,还有很多新鲜的功能,受到很多用户的青睐。据近日的央视《焦点访谈》调查表明,微信在提供人们便利和快乐的同时,却成为一些人向公众发布有害信息的一个平台。如今,被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里的垃圾信息、谣言“忽悠”的用户大有人在,我们呼吁从净化微信朋友圈信息开始,别让微信变成“危信”。
在今年高考的前一天,很多用户的朋友圈及公众号都转发:“朋友捡到一个准考证,有认识的通知一下。姓名白娅倩,考点一中,考场013,座号11,准考证号20410311,联系电话159350789XX。别耽误孩子高考,帮助别人手留余香。”最后相关部门证实,“白娅倩丢准考证”是一个虚假诈骗信息,是骗子通过微信吸话费骗钱的手段。再比如最常见的微信里转发的老人或孩子走失,可谓是真假难辨,没有权威媒体核实,可用户出于同情心就会转发,从而造成谣言病毒式传播。
使用微信发布言论及相关信息,不能没有法律边界。打击朋友圈里的谣言及垃圾信息,净化微信,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就我们个人而言,微信在发布和转发信息时,应多一些思考和理性,不要成为谣言的帮凶和垃圾信息的传播者,对一些谣言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切勿让微信成为“危信”。此外,对那些捕风捉影随意造谣传谣的微信用户,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让这些发布“危信”者承担起法律的责任。(程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