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发生后,如何进行快速评估?现场急救及检伤分类标准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在灾后恢复建立疾病监测系统?……10月15日上午,一场以地震灾害为背景的卫生应急演练在我市淠河西岸广场拉开帷幕。
“报告指挥部,2015年8月12日6时48分,六安市H县XX镇发生6.2级地震,根据120接到的报警电话,有大量人员伤亡。”“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开展紧急医疗救治。”“组织做好病媒生物防治、食品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监测、传染病监测、外环境的消杀及疫情控制。”……在虚拟场景下,来自我市疾控中心、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卫生监督局、市紧急救援中心及金、裕两区疾控中心的70名应急队员迅速集结起来,按照地震灾害发生、应急响应到解除、灾后重建的顺序,从预案启动与快速评估、紧急医疗救援、救灾防病、传染病疫情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卫生监督、灾后重建与风险评估等八个方面,对灾害发生后的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进行实战演练。
虽然只是一次演练,现场气氛却相当紧张。整场演练以最大限度降低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为主线,还原了地震发生后卫生应急处置的全过程。从对前臂外伤人员的止血包扎、疑似腰椎损伤伤员的徒手搬运,到灾后疾病的防控、对受污染水源的消毒与检测,再到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广泛宣传,各大环节“无缝对接”,参与人员和单位配合默契,动作娴熟准确。
据悉,这是我市首次承办的全省性应急演练。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演练是对我市应对自然灾害应急反应能力的检阅,希望通过演练增强各相关单位处置突发事件的科学决策、协调配合、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能力,提高应对地震灾害反应速度和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预防和减少灾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记者 李珊珊 方吉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