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打人啦!”、“城管暴力执法啦!”,类似标题在一些论坛中会经常出现,而帖子下方也会跟随一大片的骂声。“城管”,仿佛是带有颜色的两个标志性字符,提起这二字,有人觉得愤怒,有人觉得暴力,有人觉得委屈,而无论你是哪一种,对于城管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看法。
记者在百度新闻中搜索“城管”一词,出来相关新闻992000篇,由此可见其受关注程度。城管和摊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堪称剪不断理还乱。为此,记者深入城管内部,“当了”一天城管,以第三者的身份体会了执法人员与流动摊贩之间的不易。
菜贩将摊点放置斑马线上 上班路上先干活
12月18日凌晨5点半,记者走出家门,寥寥无几的星星挂在空中一闪一闪,昏暗的灯光下伸手不见五指,人们还在沉睡。到达南门口菜市场,却见到另一番景象,忙碌的摊贩和喧嚣的声音,划破了夜空,不少摊贩为了占据最佳地点,把摊位摆放在了斑马线上,执法人员已经到达现场在进行疏散和调整。
天色渐渐破晓,沉睡的人们开始从睡梦中慢慢苏醒,菜市场里人流攒动,来往的买菜人、送菜车汇集在一起,还有一直往人行道中间挤的摊贩,原本就不宽阔的通道转眼变得水泄不通,于是,喇叭声、叫骂声不绝于耳。城管刚清理走一个摊贩,转眼又有另一个摊贩占据了人行道。瞬间,城管和摊贩之间开始了“迂回”战术。
拥挤不堪的南门菜市场通道 执法人员引导菜农规范摆摊 渐渐地天空由鱼白色变成暗蓝色又变成明朗透蓝的颜色。而以邬小川为代表的六安市容支队一大队的队员们凌晨开始从南门菜市场绕行至三里岗菜市场、松泉菜市场、人民医院,途中发现有违法违规现象下车进行引导或执法。接近八点钟的时候,所有队员到单位进行点名签到,一天的工作从这一刻才算是真正开始......
执法人员正在清理二中附近的违规摆摊点 清理小广告
“老朋友”见面格外生疏
“我们一大队负责市区的南片区市容整治,并且在每个重要的点都设置了驻点执法人员。”邬小川介绍。
据了解,南片区包括:淠望路(解放北路至312国道)、解放路(寿春路至火车站广场)、磨子潭路(大别山路至312国道)、将军路(淠河路至佛子岭路)、皖西路(东城路至淠河路)、大别山路(皖西路至磨子潭路)、龙河路(梅山路至将军路)、佛子岭路(东城路至将军路),其范围之广,工作之辛。“一大队总共26个人,工作内容繁琐、负责范围广泛,人手不足也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只能采用流动巡逻的方式,每天来来回回几趟,沿途发现有违法现象下车进行劝导或者执法。
记者统计了一下,整个南片区跑一趟下来至少需要2个小时,一天下来,执法人员要跑个5、6趟,一年365天皆如此。记者在人民医院门口遇到一个摊贩,上午发现他在违法摆摊,城管劝说后,对方表示第一次来不知道不能摆,结果下午巡逻到该地点时再次发现这个摊贩,而对方依旧表示是第一次来,“这种情况太普遍了,有很多人都成了我们的‘老朋友’了,但只要抓住了对方全都说自己第一次来,不清楚情况。
对于第一次违法摆摊的我们进行劝说和教育,第二次就要扣除其重要道具,处以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又一摊主将摊点摆放在斑马线上 市容管理劝导员邓德成发现有人正在违法贴小广告 违规出店经营 执法人员开具物品暂扣单 四大摊点群不受青睐
造成城市脏、乱、差的“罪魁祸首”,看起来似乎是那些无照商贩、占道经营者、违法建设的主人等;而一说市容问题,城管就责无旁贷。为了规范流动摊贩,解决其就业问题,六安市容支队在全市设置了4个“摊点群”,分别位于健康路、市保健院、市人民医院、六安一中,然而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整洁规范的“摊点群”却并不受青睐,在执法人员到来之前,依然有不少摊贩为了个人利益将摊点堵在门口。
记者现场采访了几位摊点老板为何不进入摊点群,有的表示不知道摊点群可以进,更多人声称想多挣点钱外面生意好一点。
六安一中大门口,空荡荡的“摊点群” 在执法人员劝说下,该摊主将摊点挪至保健院“摊点群” 在执法人员劝说下,该摊主将摊点挪至保健院“摊点群” 城管也都是普通人
邬小川是六安市容支队一大队的大队长,很符合外界对城管定义的“形象”,身材粗犷,眼神凌厉,不苟言笑。他告诉记者,在执法过程遇到的问题多到数不过来,还要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一不小心就被扣上“打人”的帽子,“所有人看轻我们的时候,家人的理解很重要,我的女儿很崇拜我。
说起自己的女儿,邬小川的眼神突然变得温柔起来,“但是我告诉女儿将来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做城管,因为太辛苦,而我是最不希望看到她受苦的那个人。
△违规停车开具罚单 △执法人员正在清理被人遗弃的旧沙发 彭鹏,80后暖男,身材匀称,长相温暖,却是一个不爱吃咸菜的“怪人”,采访当天邬队长特地关照炊事员多加两个菜,其中一道菜就是《咸菜烧肉》,有几个城管边吃边嬉笑,邬队长告诉记者:“彭鹏不吃咸菜,连放他面前都不行,”一个叫不出来名字的城管,调皮地对记者说:“要不你试试夹一点咸菜放到他碗里。”当然,出于尊重,记者没有这么做,却被他们彼此之间的亲密所感染。
△大家合力清理在路边停放的“僵尸车” △执法人员一起帮摊主收拾东西 记者体验 现场遭遇“人身攻击”
18日晚上6点40分左右,记者身穿城管工作人员制服随工作人员巡逻至红街,发现不少摊贩将摊点摆放在人行道上,城管正在劝说其离开时,站在旁边吃东西且着装很时尚的一位大妈不乐意了,对着城管就是破口大骂,记者用相机拍摄照片时,突然遭遇大妈上前抢夺相机并拳脚相踢,幸好有城管人员及时挡在记者身前,未造成任何伤害,却让这位大妈情绪瞬间激动了起来,后来在现场一位市民的帮助下将这位大妈情绪安抚下来,劝说其离开了。△时尚“大妈”发飙 后记:
记者体验“城管的一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7点到家,一天下来除了中午和晚上吃饭时间,工作了整整12个小时,坚持一天很容易,而坚持一年、两年甚至一辈子要谈何容易。一位姓武的城管大哥是负责记者当天车辆的司机,他和记者谈心时说道,来自市民的侮辱已经让他变得麻木了,干了一辈子的城管,已经不再指望能获得别人的谅解,只希望家人不要因此受到伤害。
自1997年以来,地方开展“综合执法”工作,由国务院分别批准。但与此同时,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冲突也备受关注。一方面,对于城管执法手段的简单粗暴,市民(特别是被管理对象)一直非议不断;另一方面,以2006年北京城管工作人员李志强在执法工作中被无照经营者杀害为极端表现,频繁发生的“暴力抗法”事件又使得城管工作者的委屈和担忧不断加剧。当各级政府、城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所付出的甚至包括生命在内的昂贵代价与市民的抱怨形成强烈的对比时,我们不得不理性的对待每一个执法者与被执法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