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城区落水桥社区的陈贵江养信鸽已有50多年的历史,他的信鸽常年保持在70只左右,每一只信鸽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每天看着信鸽群飞向天空后,又一个个自动归巢,陈贵江感到很快乐,他这一辈子的时间都给了这些饲养的信鸽。 今年73岁的陈贵江,曾在原六安肉类加工厂上班,退休已有十几年。和别人相比,养信鸽的他显得与众不同,“我没有其他爱好,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就爱养鸽子,从十几岁开始接触信鸽,一直坚持到现在。”陈贵江说。 在物资匮乏的战争年代,信鸽被当作一种通讯工具。当作战的部队与前方指挥部切断联系,就用信鸽传递信息、报信号。后来,国家放开养信鸽的条件,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加入到养信鸽的行列。陈贵江就是其中一员,1984年,他还组织成立了六安市信鸽协会。 目前,信鸽协会有100多个会员,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聚在一起。每年的春秋两季,会员们都会组织在一起,齐聚在固定地点放飞几千只信鸽,表达安定、美满的愿景。 每一次鸽子的放飞都是一次“割舍” 走进陈贵江家中,只有简单的生活用品,却随处可见与鸽子有关的物品,像鸽粮、鸽舍、信鸽用具等。“养鸽子的家庭一般都不怎么讲究,鸽子排泄不固定,所以家里很难拾掇干净。”见到记者往院内观望,陈贵江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解释道。 鸽子和鸳鸯一样,如果饲养,就必须养一对,所以养鸽人最大的品格就是长情、专注。陈贵江说,驯养后的信鸽,无论飞行多远,都会拼命归巢。一只好的信鸽价值不菲,在比赛中夺得冠军的鸽子,身价过百万也不稀奇。 信鸽参加比赛之前,要进行一次次地放飞训练,信鸽的放飞常常离家几百甚至几千公里。每一次放飞行动,对于陈贵江来说,都是一次“割舍”的过程,要承受它们可能没法认家归巢。 血统纯正的信鸽自出生3个月后,就要开始接受驯养。为了方便辨识,陈贵江会给这些小鸽子的脚上套上足环,足环也将伴随鸽子的一生。鸽子正常能活17年左右,世界上最长寿的鸽子曾活了30多年。 这里的房子要拆迁了 找鸽舍难! 陈贵江家中最高龄的信鸽已经12岁了,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小乔。小乔曾陪伴他闯过不少知名的信鸽比赛,它繁衍的后代也获得了不少奖项。“小乔现在已经不适合参加比赛,但不代表它已经失去了价值。”陈贵江说,他们一家人会陪着小乔终老。 现在,令陈贵江最头疼的是找房子问题。他住的这一带是原肉厂家属区,即将面临拆迁。这几天,他闲暇之余还忙着看房子,“看了很多家都不太合适,想找一个方便饲养鸽子的地方,真难!”来源:六安新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