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169
  • 回复3

[六安事儿] 未名精神传承者 -----专访安徽著名女作家黄圣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2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外网3月31日电 (张长军 童文改)她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多年来桃李满天下。她也是一位作家,她的文字里处处是晴朗的天空,芬芳的泥土,洁净的空气,醉人的绿,有一种天然的美好。她生长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享誉文坛的“未名四杰”。如今,她循着未名乡贤的足迹,让乡土文学有了新的阵地。她就是皖西著名作家、《未名文艺》杂志主编黄圣凤。
QQ截图20160412090919.jpg

QQ截图20160412090925.jpg

     赞美乡村 回眸农耕
  “未名文化承载的是一种很厚重的传统和精神,这种传统和精神需要发展,需要传承,我希望,《未名文艺》这个平台可以凝聚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的一代,能够培养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提高他们的文艺素质和文学趣味。文学创作方面,我不想给自己下结论,不想给自己定目标,也不想给自己过多的压力,一切随性好了。我想,只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文学就有不竭的源泉,只要保持内心的纯真与美好,生活就一定不缺真性真情的文章。生活里有文章相伴,是幸福的!文章里有充实而润泽的生活,更加幸福!生活如斯,足矣!”,黄圣凤在接受一家电视台的访谈时,谈及她对未名精神的理解和自己创作的感受。


  黄圣凤写过不少关于母亲相关的文章,也写过不少关于乡村的文章。比如:《时光是一盘磨》,《母亲节追思》,《鬼变的红蜻蜓》,《清明泥土》《时间的步履》《乡村黄昏》《麦苗青,麦苗黄》等等,大多感人至深。散文《母亲簸箕》不仅挖掘出簸箕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而且有着对乡村生活的由衷赞美,对渐行渐远的农耕生活回眸。


  腌腊菜、晒萝卜干、焐酱豆子这些皖西乡村极为常见的生活场景,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是繁琐的、枯燥的、毫无情感的机械劳动,在黄圣凤笔下是那么美,那么富有诗意,那么具有智慧含量。


  “腌腊菜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在刺骨的河水里洗腊菜,青翠的菜叶考验着红肿的手背……簸箕支在长凳上,砧板放在簸箕里,挽起衣袖,菜刀飞舞,”“等菜揉得湿漉漉水淋淋了,得一把一把按进坛子里,用擀面杖捣实。弓腿、侧步、弯腰、抡臂,劲要大,力要猛,往往把人累得龇牙咧嘴,气喘吁吁,满面通红。”“菜要切得匀称,盐要撒得适中,还要揉得恰到好处,没有一颗慧心,没有一双巧手,没有很好的技术,是腌不出一坛好菜的”。


  母亲愿意把一簸箕一簸箕的阳光搬回家,也愿意把一簸箕一簸箕的阳光洒出去。有了阳光,黑暗就会躲开;有了阳光,大鬼小鬼就会躲开;有了阳光,疾病就会躲开;有了阳光,母亲的微笑常开不败。母亲在阳光下劳动,母亲在月光下唱歌,母亲的汗水从额上冒出来,滴在泥土里,激起一缕一缕的烟尘,很细,袅袅地。


  黄圣凤的语言饱蘸这深情,爱和赞美渗透在里离行间。


  可是母亲去了,这种田园牧歌式的农耕生活也越来越远,播种机代替了弯腰赤脚小鸡啄米一般的插秧,收割机等代替了割稻碾轧扬场,那些美丽的旧时光定格在旧年画里,旧照片里,“簸箕站在母亲生命里,站在乡村原生态的生活里,站在故乡记忆的深处。簸箕无语。簸箕看着一个人、一些村庄、一种文化,不可阻挡地向另一个方向走去。”


  人总要老去,时光总要驰离,迟早有一天簸箕会和别的农具一起在庄稼院里被渐渐遗忘,最终落满尘埃。但有谁愿意站在时光的屋檐下,穿过风,穿过雨,穿过簸箕簸掉的石子和沙粒,去倾听古老农业身后那断尾的压抑?


  最后,“母亲成为土地的一部分,簸箕向刀耕火种的黄昏转身。母亲淡出了红尘,簸箕成为定格的风景。”黄圣凤的《母亲簸箕》给了读者诸多的人生思考。


  黄圣凤这篇《母亲簸箕》以其深厚的内涵、纯朴的生活哲理,以及对皖西大地上精神之美和劳动之美的展现,获得第二届“孙犁文学奖”散文大赛二等奖。


  认识黄圣凤,正是通过她的文字。她的文章,是属于在众多作品中让人眼前一亮的那种。黄圣凤是科班出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她的创作题材广泛,挖掘深邃,既理性又感性。不管是天上的云彩还是水面上的红蜻蜓,又或是山野间一朵不知名的小花,在她的笔下,都有了不一样的“灵气”。除此之外,一些柴米油盐、养花种地的寻常小事,在她的文字里也别有一番不俗的韵致。这种文字的美好,源自于她阳光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来自她对山川草木的热爱:“我始终认为自己是可以和植物对话的。我亲近自然,心灵与自然相契合,在我看来,一草一木总关情。作品是心灵的折射,我的文字里有绿色,也有阳光的味道。”另外,对生活一种安静平和的追求,也让她的文字多了一些诗意的元素:“我喜欢云淡风轻的写作。写作应该是个愉快的事情,一定不能为写而写,弄得苦大仇深。我希望永远开心地徜徉在美妙的精神世界里,我也希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让更多的读者喜欢并且受益。”。


  2015年5月,在中宣部文艺局、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联合举办的“我们的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文艺作品征集中,黄圣凤的作品《让兄弟姐妹都开花》获得二等奖。她把同根兄妹的亲情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以及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起来写,正是这种历史的厚重、沉甸甸的手足情,加上优美练达的文字,让这篇文章在两万余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大奖,入选中宣部向全国重点推荐的51部文艺作品。


  诗意唯美 绿色阳光
  黄圣凤创作过很多诗歌,她的《野菊花的秋天》《凤的江山》都是诗歌集,诗歌语言不自觉地介入了散文,或者说散文里渗透了诗歌的元素,所以黄圣凤的散文诗意而唯美。黄圣凤的心里有诗,她说,当一个人骨子里有诗情的时候,无论写什么,怎么写,都会有诗的意趣和韵味。


  现代社会人心浮躁,有多少人能真正坐下来品一杯茶香,读一篇文章。连品读一篇文章的心都没有,哪有时间和心情去品味自己的生活,去品鉴自己的内心世界呢?黄圣凤对生活一种安静平和的追求,她大量的时间花在阅读和写作上,她的内心很安宁,对生活很知足,对世界充满感恩,所以她的世界是静的,也是净的,所以她的文字从容而美好。


  《摔跤也幸运》写道:“过一种怎样的生活,往往取决我们的心态,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假如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要抱怨生活,调整调整自己的心态吧。任何事情都是多面的,凡事多往好处想,就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有了积极的心态,快乐和幸福就会常伴你身边。”她又告诉你:“再多的钱,你一天也只吃三顿饭,再大的房子,你一夜只能睡一张床。钱能买到一切实物,却买不到快乐与幸福,买不到真情,买不到天伦之乐,买不到青春美丽。”生活的艺术关键要与现实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脱离生活,也不拘泥于生活中一时一地、一点一滴的恩怨得失。“如果你离生活远点,你就会发现自然之美,闲适之美,雅趣之美,友情之美……”


  在黄圣凤的文字里,我们能够充分地领略到“自然之美、闲适之美、雅趣之美、友情之美”,心情得到润泽,我们还可以领略到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难得的人生智慧。


  《叩开一条山间的门》:
  “山涧若隐若现,在我们的视线里躲躲闪闪。这不是人工雕琢过的风景区,是自然的、未开发的、原始的山野,所以山谷显得比较羞怯,或许我们的突然闯入,是它心扉最初的颤动。”


  正因为黄圣凤有这样的一种心态,她才不仅能够在人的社会中淡泊从容,也能够在自然生态中体会到“山谷的羞涩”,山谷“心扉最初的颤动”,而这些文字就具有了诗一般的美好。


  一杯水,它在浑浊杂乱的时候,是完全没有诗意;只有当它慢慢安定,杂质沉入杯底,变得澄澈透明的时候,阳光就在里面起舞了,这杯水的心就干净了,诗意也就来袭了。


  很多人抱怨生活的杂芜和繁琐,抱怨一切充满私心和物欲,其实,怎么把生活过得像花儿一样,完全取决于一种心态。心里阳光美好,世界就阳光美好;心里有幸福感,生活就充满诗意。


  在黄圣凤的世界,诗意并不是指向风花雪月,她的油盐柴米是诗意的,家务劳动是诗意的,养鸭种地都是诗意的。黄圣凤拥有一颗不受世事干扰的、安静平和的心,所以生活的纷纷扰扰就不来打搅她,她的生活开心、从容、宠辱不惊,黄圣凤在文字里告诉人们:“不在于生活给与我们多少,而在于我们以一种什么样的心去对待生活。”


  黄圣凤的文字里处处是清朗的天,芬芳的泥土,洁净的空气,醉人的绿。她的文字像是没有过工业污染的原始生态,有一种天然的美好。
  这中文字的美好,来源于她阳光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来自她对山川草木的热爱。黄圣凤始终认为自己是可以和植物对话的。


  “亲爱的树,此后,我会在每一个春风渐暖的日子走来,看你成长,看你枝桠交错,看你叶子相叠,看你脚下无数微微点头的小黄花;我会默默注视你,看你头上的流云,看你飘飘的衣袂,看你每一个叶片上灵动的色彩;我会走得很近很近,触摸你的肌肤,深嗅你的体香;我会坐在你的根下,让心绪与你的梢头一起在轻风里恣意起舞,让我与你相依相拥……”


  植物是有情有意的。过去有一句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意思是说人有情,草木无情,这是错误的。现在人们的观念在改变,草坪上常有这样的牌子:小草有灵,请呵护。这是一种进步。


  黄圣凤亲近自然,与自然相契合。她有一颗善感的心,在她眼中,一草一木总关情。她多次象征地表达自己愿意成为一颗生长于山坡上的树,或者一朵开在幽僻处的花。黄圣凤多本文集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延续她第一部文集《野菊花的秋天》关爱自然的主题。她曾自陈:“我更愿意自己有一个宁静的天空,能从自然万物之中收获灵性。愿意欣赏每一朵花的微笑,每一介草的叹息,而且我也确信自己真的看到了听到了。所以我的文字很多内容与自然有关,也与自然对话。而自然又是心灵的一个折射,与自然的交流就是与自己内心世界的交流,物我合一,从容静美。”


  黄圣凤一手写诗,一手作文,生活是充实、快乐、诗意的。她的文字犹如叶集老街后街人家院子里摇曳的栀子花,素雅清芬,虽非国色天香,自有婉约迷人的风致,沁人心脾。黄圣凤的读书写作是兴之所至,不为功利所囿,“娴静淡雅”正是圣凤的人格与风格的写照。
  心气浮躁,急功近利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大通病,很多人耐不住平淡宁静的生活。因此怀有平常心,淡泊名利,宁静高远,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佛心即平常心。黄圣凤既爱恋红尘,又能超越红尘;既一路轻歌曼舞,又一路淡泊宁静。


  文化传承 社会担当

  黄圣凤具有诗意和平常心,但是她绝不拘泥于个人文学创作,她乐于用手中的笔为社会服务,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诸如发现美德、弘扬正气,传承文化。


  发现善良,发现美德,发现爱,发现别人身上闪闪发光的东西,黄圣凤说:“待人如此,交友如此,做一个好公民,也应该如此。”自2012年以来,黄圣凤多次书写好人故事,从生活的最底层平凡生命中,发掘人性最闪光的东西。黄圣凤的散文《拖残腿伺候疯娘三十五载》发表之后,省市报纸相继转载,很多人感动流泪。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以此为素材,拍摄了“好人”王文凤的专题片,王文凤获得“六安好人”的荣誉称号,并作为“中国好人”候选人在中国文明网接受全国投票。黄圣凤在写这篇散文之前,人们并不熟悉“王文凤”这个名字,甚至她的左邻右舍,很多以为她家的老人早已不在人世。因为,那个疯老娘已经几十年没有出过家门了。安徽电视台、六安电视台、叶集电视台相继播放了王文凤伺候疯娘的节目,人们才知道原来有这样一位孝心切切的女子,30多年伺候精神病母亲,与之相依为命,不弃不离。王文凤的故事感动了太多的人,大家说黄圣凤用一支笔道出了人间人情,是好人背后的好人。黄圣凤说:“不是!不是我写出来的,是她一直在做。我的意义只在于发现。她是金子,我只是拂去了埋在金子上的一层泥沙,让她展露出本就有的熠熠光彩。”


  黄圣凤还以《我是你的拐杖》为题,书写过好妻子方太玲照顾患脑动脉血管瘤而几乎成为植物人的丈夫,17年辛苦扶持,温柔相待的故事;以《爱的守护》为题写过好女人陈永琼,在丈夫因车祸高位截瘫之后16年不弃不离的事迹……陈永琼、方太玲也分别获得“安徽好人”“六安好人”的荣誉称号,成为六安的道德模范。黄圣凤说:“很多时候,人们容易对美好熟视无睹,对身边的人事因为常见而变得没有感觉。我们应该永远睁大一双发现的眼睛。不要以为好听的故事、动人的情节都在电视节目里。其实,当我们有了一颗热爱的心,有了一双热爱的眼睛,你会发现:生活,永远比电视更精彩!每一个社会公民,不仅有义务去做一个好人,也有义务和责任去发现美好,并且弘扬和传播,让道德的力量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


  黄圣凤不仅是一个有社会良知的作家,更是一位有社会担当的作家。黄圣凤多次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开展讲座,或赠送图书,把一腔正气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传递给成长中的青少年。她还多年主编乡土杂志《未名文艺》,研究“未名社”及成员作品,弘扬未名精神,传承未名文化。


  黄圣凤所居住的叶集区,属大别山根据地红色皖西六安市所辖。一提到叶集,不得不说的是“未名四杰”。 “未名四杰”是皖西人对台静农、李霁野、韦素园、韦丛芜的敬称。这四个人师从鲁迅,一度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著名的进步文学社团“未名社”骨干,四人均是皖西叶集人,除却漫长的岁月因素,都是和黄圣凤住在同一条街上的。


  黄圣凤深深知道这一脉文源何其珍贵,她愿意以一个文化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做一名文化使者,为繁荣乡土文化,传承未名精神,倾尽一己之力。黄圣凤作为一名教师,她不仅面对学生传播未名文化,宣讲未名精神,还大量阅读和研究“未名四杰”作品,她撰写的《李霁野的故土情》,《台静农李霁野——九十年情深似海》等文章陆续在《中国社科报》《新安晚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在相关研究会上交流。她还以办刊为平台,以脚踏实际的具体文化行为,展示地方文化。她选稿重视乡土气息,文字必须接地气,不脱离一方水土。黄圣凤一致立足于乡土文学的发展方向,让最美的乡土之花灼灼绽放。带着鲜明个性特征的《未名文艺》,每期容量大约9万字,已经办刊十年,出齐约40期,总容量300多万字。这些带着体温、带着乡风民情的文字,流传在民间,氤氲在那片美丽神奇的土地,几乎可以说是叶集风俗风情的一部百科全书。


  黄圣凤和她的同仁们,一直默默地做着这一项公益性的工作,让文化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搭建联谊平台,培养文艺新人,让区域文化舞台传出激荡人心的喧响,让未名精神代代传扬。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未名的钟声已经响过八十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未名先贤所开创的“文脉”一直畅通着、延展着。


  作家黄圣凤为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所做的努力,令人感奋。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6-4-12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厉害的样子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2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我不认识啊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2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名啊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