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您救救啊,我得绝症了!”4月13日上午,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刚开诊,一对忧心忡忡的中年夫妇就冲进诊室,“慢慢讲,到底是怎么回事。”医生等他们平静些,仔细地问。
皮肤科,一天来了两位患“黑色素瘤”病人
“4天前,发现大腿后面有一颗芝麻大小的黑点,今天变黑豆大小了,觉得是不是得了人们常说的皮肤癌啊!黑色素瘤啊!”男子两眼泪汪汪地说。
“网上查过了,黑色瘤蛮难治的,先给我老公做个病理切片吧。”妻子眼睛红红地补充道。
黑色素瘤不可能长这么快,再说也不像瘤,患者说的“黑豆”倒像虫子附吸在皮肤上。
护士商丹英在给李先生作消毒皮肤时,“奇迹”出现了:“黑豆”动了,然后它啵啵啵爬了起来,医生仔细看后当即说是蜱虫。夫妻俩乐开了花,原来,一周前,李先生夫妻俩去云南旅游,不小心被蜱虫引上了身。
无独有偶,当天下午,诊室一位中年王姓患者又慌慌张张冲进来,说脖子与臀部可能长了黑色瘤,求赶快医治。他告诉医生,清明时去上坟,曾到周围小树林转转。
有了上午的经验,了解到王先生最近的活动情况,医生护士已经心里有数。当护士商丹英利索地从王先生颈部及臀部取下两只鲜活蜱虫,王先生顿时如释重负。
今年第一波蜱虫来了 被蜱虫叮咬 六安老人发烧10日后死亡
蜱虫有多致命?多数时候,你只是听过没见过。可是六安宗老太却没有你这么幸运,到桃园摘桃子,她不幸被虫蜱虫叮咬,发烧10天后死亡……
去年5月,宗老太的老伴张从贵说,老伴十多天前曾到桃园帮忙摘桃子,之后回到住的地方就开始发烧,而且越来越严重,不得已就到小儿子住的小区卫生室输液治疗。
“一连吊了三天的水,也不见效,儿子就带她去六安市人民医院检查,一时也查不到病因。儿子带她回家后,当天吃过中饭她又不行了,体温升到三十九摄氏度,只好又送到医院。”张从贵说,老伴后来在医院急诊科住了几天,就转院到安医附院。
“医生讲是蜱虫叮的。老伴抢救到25日早上,还是去世了。”张老汉悲伤地说。 我市6个乡镇、12个村高发“蜱虫病”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每年的3-10月份,是蜱虫最活跃的时期。近年来,我市相继发现一些蜱虫叮咬所致的病例,经诊断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
目前,市疾控中心正在对我市高发“蜱虫病”的6个乡镇、12个村进行蜱虫采样工作,下一步,将进行优势蜱种、消长规律、基因系列等方面研究,以提高我市蜱虫防治水平。
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科吕勇科长介绍,蜱虫俗称“草扒子”,是一种寄生在家畜、老鼠等体表的虫子。
它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吸饱血后能长到黄豆粒大,春秋季是蜱虫的活动高峰期,夏天较活跃,冬天基本不活动。
“蜱虫常分为硬蜱和软蜱,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而软蜱多栖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鸟巢及人房的缝隙中。”吕勇解释说,蜱虫叮人,就跟蚊子叮咬差不多,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蜱虫可传播多种疾病,如森林脑炎、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等。
“蜱虫咬人六安一直有,但数量很少。”吕勇说,近年来,我市相继发现一些蜱虫叮咬所致的病例,经诊断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
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往往会出现发热,血小板、白细胞急速下降,有的还会出现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严重的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被蜱虫叮咬,千万别拍死和硬拔! 蜱虫虽然只有2毫米大小,但吸食人血后体积会骤增10倍以上。
蜱虫叮咬一般选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挠的部位,如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等,有时也会钻进头发叮咬头皮。
吕勇提醒,当发现被蜱虫叮咬后,切忌盲目使用拍死虫体和硬拔的手段,这样容易刺激蜱虫在皮表释放更多病毒,而硬拔容易使蜱虫口器留在体内,导致感染。
如不幸被蜱虫叮咬,该怎么办? 应该用酒精、煤油、松节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让它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松口。
而在被叮咬过后的两周内,要注意自己是否有出现发热的情况,若出现伤口发炎、瘙痒,或有发烧、头疼等不适症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并告知医生。
不过广大市民不要恐慌,蜱虫传播疾病是可防、可治的,但是不要掉以轻心,如果被蜱虫叮咬过出现发热、发炎及红斑等症状,千万要记得及时就诊,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via六安新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