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安徽省六安市的
特色优势产业资源
皖西白鹅绒特点:绒朵大,绒朵大而洁白,无异味;韧性强,绒丝韧性强,绒质好;蓬松度高,根据不同养殖周期,产出的羽绒蓬松度存在差异,皖西白鹅养殖周期8个月以上,比普通白鹅70-90天长的多,所以羽绒更成熟,品质更高。
皖西白鹅
不仅羽绒是顶级的“过冬宝贝”
而且羽毛也是运动界的“顶流”
目前
全国40%的羽毛球训练用球产自六安
今天《光明日报》
以皖西鹅毛“飞”上天为题
点赞皖西白鹅羽毛产业
皖西鹅毛“飞”上天
制造一只标准羽毛球要使用16根羽毛,成品重量正负误差不超过0.1克,能承受至少30拍挥打……
10月24日,在安徽省舒城县干汊河镇的安徽太阳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见到,经过分拣、切片、插球、整形、钩线、滚胶、试打等二十多道生产工序后,一只只质量均衡、飞行轨迹稳定的羽毛球被打包入库。不久后,这些羽毛球就会在全国各地的体育馆、训练场上划出一道道动感弧线。
“当年我收购的羽毛里,‘大杆子’(鸭、鹅的翅膀毛)是羽绒被服原料中的‘劣等品’,是羽毛球产业把它‘变废为宝’。”企业负责人张太阳回忆道。
生长于安徽西部丘陵地带的皖西白鹅是我国优良的中型鹅品种,羽绒朵大绒长、蓬松度好。20世纪80年代中期,白手起家的张太阳曾是一名“挑担郎”,他手摇拨浪鼓,走村串户,以针头线脑等小百货或少量现金换购乡村农家的家禽羽毛。
从收购羽毛,到向省外羽毛球制造厂提供羽毛分拣、切片服务,再到如今成为著名体育品牌羽毛球代工商,张太阳与“羽”相伴四十年。如今,在舒城双岔河镇,15家规上企业中,10家企业涉及羽毛行业,形成了从羽毛贩运、分拣、切片到羽毛球制造的全产业链条,年产值15亿元,创造本地就业岗位超万个。
无独有偶,在六安市裕安区新安镇,镇党委副书记张道皇介绍,当地的羽毛球产业产值占据全镇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这里既有国际运动品牌的代工厂,也有羽毛球运动服饰自有品牌。
作为大众体育用品,近年来羽毛球价格持续走俏。业内人士估计,与2020年相比,如今每筒羽毛球市场售价涨幅在30%至50%之间。张太阳认为,近年来参与羽毛球运动的社会群体不断扩大,激发了对羽毛球体育用品的旺盛需求。
以安徽舒城为例,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柏雷告诉记者,当地有单项体育协会32个,2024年全县有7.5万人参与了各类群众体育运动,其中羽毛球运动名列前茅,在当地县城就有5家大型羽毛球馆。
“依托网络媒体强大的传播效果,并强化‘以奖代补’政策,我们正努力推进群众体育运动向乡镇下沉。”柏雷说,舒城所属的21个乡镇已建设笼式足球、篮球、羽毛球运动场地。
羽毛球产业的崛起,离不开皖西作为全国重要羽毛集散地的深厚根基。10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六安市固镇镇的安徽展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公司的养殖基地,高亢洪亮的鸣叫声从整齐排布的鹅舍中传出,此起彼伏、经久不歇——经过标准化养殖的皖西白鹅毛色鲜亮、膘肥体健。负责人江卫军介绍,企业年孵化白鹅超300万只,年产羽毛4至5吨。
在皖西,随着“挑担郎”轻轻摇动手中的拨浪鼓,一根雪白的鹅毛乘风而起、扶摇直上,历经数十年发展,育化出一片市场前景广阔的体育用品产业。数据显示,2024年,六安全市鹅饲养量1800余万只,鹅羽绒、羽毛供应量约4190吨,综合产值超18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