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2440
  • 回复12

[摩托车] 1998-2006历史喊着口号走过 (盘点伴随中国摩托9年成长活色生香的语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5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盘点伴随中国摩托9年成长活色生香的语录在中国摩托车1998-2006年这9年中,或者没有什么特别惊人或警策之句,但也不乏睿智或谐趣之语。有语录还有些是口号,是文化现象,也是产业或者企业某个发展时期的一个符号。  
  
    所以我们用语录来解读中国摩托历史,或者别有一番“味道”。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大威:“大长江产量没有目标,质量有目标”

一句产量没目标,质量有目标振聋发聩。在中国摩托车行业以规模论英雄之时,面对大长江刚过百万辆产销量,大长江总经理王大威宠辱不惊,显示出极为难得的从容淡定。“质量和产量不是一个平衡关系,质量需要不断地攀升。大长江产量没有目标,质量有目标。”“我们的质量目标:要把产品做成让用户感叹、让用户感动、超一流的、耐用的工艺品。一定要在中国的土地上制造出世界一流的产品。”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左宗申和他的“三观”

左宗申的发展观:中国不应该简单成为世界加工厂,企业不应该简单成为“加工车间”
  
    左宗申的企业观:要想打造百年企业,不能低水平扩张,要精良制造。
  
    左宗申的民企观:不要动辄就找ZF要政策、争荣誉、争地位,埋头苦干才是硬道理。
  
左宗申:“两排肉夹一排铁的中国制造”
  
    在2005年寒流来临之际,宗申集团董事长左宗申在接受《中国机械》的寒流访谈时深刻谈到“中国制造”的核心缺失时,左宗申极为形象而尖锐地指出所谓的中国制造不过是“两排肉夹一排铁”。
  
“产品没做好,谈什么营销?”
  
    同样是在中国摩托寒流来临的2005年,左宗申面对以重庆板块为代表的整体市场首次下滑,首次指出多年来中国摩托集体不顾产品空谈营销的误区,大胆反思,呼唤回归:“产品没做好,谈什么营销。”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沃成昌:“雅马哈不做车贩子”

问中国摩托车经销商,“你是干什么的”,十个人有九个人会回答“卖摩托车的”。用上海雅马哈建设摩托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沃成昌的话说是“车贩子”。车贩子意味着没有文化,不太讲究社会规范,雅马哈希望在中国市场传播勇于竞争的品牌文化。”沃成昌说,作为一家国际知名摩托车厂商,无论从短期目标还是长期利益,雅马哈都尽力通过技术和服务来感动客户。”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耐磨就是钱江”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摩托车本土品牌,钱江似乎比其它品牌更能切实体现中国摩车消费者的实用价值的消费需求。对于中国普通消费民众而言,摩托车价值最大化就是使用年限,骑的时间再陈一些,就是普通消费者最基础的需求,摩托车作为一种机械产品衡量这一指标就是发动机的耐磨性能,耐磨就是耐用,耐用就是省钱。力图给用户最耐磨的摩托车,“耐磨就是钱江”与多年的实践证明钱江已经把这一特点做到了实用价值的极致。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树意“产品制造市场”

2003年,济南轻骑总经理李树意提出“产品制造市场”的观点,把差异化的产品制造列为企业经营的核心理念。2005年,在央视经济信息联播《品牌中国》的品牌专题栏目中,李树意再次重申了这一理念,并被业界广泛传播。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说”

在2006年初金城新品推介会议发言中,金城集团总经理王坚从行业和金城的对比分析中,提出了金城摩托发展快慢之说,金城摩托发展进退之说,金城资源整合说的“三说”。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龚大兴:“我们要在冬天里感动上帝”

大学教师出身的鑫源摩托老板在重庆摩托的寒流来临时,感叹要用回归“在冬天里感动上帝”。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丁氏语录]

丁明是这个行业的符号化人物,浸淫摩托车行业20多年,其独特诙谐的丁氏话语彰显其“传播大于营销”的新主张。
  
丁明眼中的中国摩托车专卖店现状:
  
    “沃尔玛把仓库变成商店,摩托车经销商把商店变成仓库”;
  
丁明眼中的大部分摩托车经销商管理现象是——
  
    “夫妻老婆店,董事会在床上开的”团伙不是团队!
  
丁明眼中的重庆摩帮十多年发展现状:
  
    “多快好省,演绎摩托主义”
  
    “嘉陵建设的标准决定了重庆板块制造的标准高度”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尹氏语录]

力帆董事长尹明善在业界常常语出惊人,无论是对行业还是企业管理,尹老爷子都自成概念。
  
“摩托车论斤卖”
  
    这是尹老爷子面对摩托车利润越来越薄时发出的惊叹!“125毫升排量的摩托车在1997年是1.6万元,现在只有3000元,合14元/斤。捷达、桑塔纳大概是50元/斤,我预测8年之后这些车会降到20元/斤左右。”
  
“沟坎论”
  
    在2005年以重庆板块为代表的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寒流”来临之前,尹明善就在2004年底发出“中国摩托车行业本土品牌2005年是道沟,2006年是个坎。”
  
“我不知道明天市场是否依然爱我”
  
    回顾力帆的成长,尹明善认为有“三幸”、“三不幸”:有幸长大,但不幸是企业大了,“入世”后将是外国资本的重点打击对象;有幸从事传统产业,但不幸的是供大于求,竞争残酷;有幸具有私营企业机制灵活的长处,不幸的是产权单一,结构落后。
  
“中国的家族企业制度应该保持50年不变。”
  
    力帆是家族企业。针对家族企业的制度得失,尹明善以松下、杜邦、福特为证,认为无论从经营机制还是管理方式,家族企业在中国现阶段的存在都是可能和必要的。“为了企业的发展,力帆必须由我本人或我的家人来管理企业。
  
    而尹老爷子指挥下的力帆集团,业界有人笑曰[力帆喊着口号走过],从“国内赚钱,市场好汉;海外获利,民族英雄”到“力帆力帆,你把希望点燃;把我们的专利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从“力帆三件宝:创新、出口、信誉好”到“摩托换代,力帆水冷”,中国摩托车几乎没有一个企业有像力帆这样,从产品到管理到市场,口号贯穿其中。
  
    尹老爷子和他的指挥棒下喊出的口号,为力帆企业注入了生动的注解。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