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显卡行业来说,2006年也许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因为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从2D时代迈入3D时代十个年头。尽管已经过去了十年,当时3Dfx划时代产品VOODOO带来的3D视觉快感仍旧令人难以忘怀。在这十年间,我们究竟还会记得什么?也许是VOODOO、VOODOO II带来的Glade特效的华丽,也许是Riva TNT、TNT 2速度的震撼,也许是Matrox G400完美的画质,也许是Geforce 256视频处理单元的概念,也许是Radeon镭光四射,也许是Geforce 2/3/4/FX/6/7的更迭,也许是Radeon 7200/8500/9700/9800/X800/X1800的交替。但是显卡今后会如何前进?这也许是每个人都想要问的问题。特别是在后PC时代,这个问题更是令人关注。
首先,笔者需要解释一下,这里的“后PC时代”的含义。“后PC时代”的最大特点是,个个PC配件由原来的性能主导型改为功能主导型。也就是说,在此前,衡量一台PC优劣的标准主要是从性能方面进行,例如CPU主频是多少,内存、硬盘容量有多大,显卡的三角形生成率是多少,以及光驱是多少倍速、显示器的屏幕有多大等等。而之后,也就是进入“后PC时代”时,衡量一台PC优劣的标准却变为这台PC的功能究竟有多少,例如一台PC尽管只使用Sampron 2500+处理器,但却能够支持64bit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能够流畅播放1080p格式HDTV,能够流畅运行DirectX9级别3D游戏,能够刻录DVD盘片,我们就认为这台PC是好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究其主要原因,是硬件的速度已经足够快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软件的发展无法跟上硬件造成的。其实硬件的更新换代速度取决于软件的发展。当初Windows 95问世的时候,带动了很多486用户将电脑升级为多媒体功能更加强大的Pentium MMX处理器。而Windows 98出现后,不仅处理器变为Pentium II,而且为了能够更好的运行3D游戏,很多用户都选择了一块TNT 2系列显卡。当Windows 2000出现时,恰逢电脑进入Pentium III时代,而这时GPU和VPU的概念方兴未艾。随着Windows XP的出现,Pentium 4和Athlon XP则成为用户首选,因为只有主频高于1.5GHz时,才能流畅运行Windows XP。不仅操作系统如此,其它软件的出现也都激发了用户的升级欲望,例如为了流畅运行《极品飞车III》,很多用户选择购买一块Riva TNT显示卡。为了能够在CS对战中获得更流畅的3D画面,很多用户将电脑显卡升级为Geforce 2。但是,显然硬件的发展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