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641
  • 回复1

[转帖] 城市的麻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5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城市的麻雀
  
   某个爽朗而恬谧的早晨,酣梦中我被一片叽叽喳喳的麻雀叫醒,推开窗,我惊诧了:这座城市哪来这么多的麻雀?
   麻雀是我童年无尽的温馨和乐趣。它之于我缺衣少食的童年,常常是一种馋涎欲滴的向往。
   暖暖的春日,满世界都是欢叫的麻雀。麻雀是恋家的小尤物。土墙旮旯,屋瓦檐角,粮店的仓库,就满是我们兴奋而利落的身影。于是雀蛋、肉坨坨刚出窝的雀崽,就成了我们一餐餐妙不可言的美味。
   冬天,瑞雪长白大地的时候,在自家或别家的院子里,小孩子家最喜欢玩一种捉雪雀的游戏。那铺满厚厚雪绒的天井,就成了我们最好的游乐园了。通常我们把一张细网孔竹筛,用栓着长线的小棍撑在雪地上,在罩着竹筛的地方撒一把谷粒。然后几个人悄悄地躲在堂屋口的门后边,等待那些饿急的麻雀自投落网。然而,麻雀却是些机警的精灵,尽管饥寒交迫,却并非无所顾虑,而是小心翼翼、徘徊良久,充分证实没有性命之忧后,才会落入我们的圈套。这些被捕获的可怜麻雀,我们一般不会宰杀,而是细心地喂养几天,待它们恢复身体后放生,以期它们来年生出更多的幼雀,我们好捕获更多的麻雀,这也算是一种有远见的美食计划吧。但冻死的除外,以免浪费美餐。
   那时,小孩子过生日,也是由大人用汽枪打几只麻雀,爆炒成香喷喷红烧肉,外加一个鸡蛋,以示奖掖慰劳。可以说,那时的麻雀是快乐的,我们也是快乐的,尽管这快乐隐隐有些残忍。
   快乐的麻雀也有遭劫的时候。除“四害”的时候,对这小生灵展开了全民围捕,或枪杀或毒杀或诱杀,置之死地而后快。更空前绝后的是,一乡一县全体出动,敲锣打鼓,喧声震天,统一追赶麻雀,使之无立足喘息之机,往往成群成队的麻雀气绝坠地而亡,竟至整个家属几近绝种。
   但也有少许麻雀,拼死逃脱,幸免于难,或逃亡城市,或偷渡港台。总之,这些劫后余生的麻雀,经过十几年的打拼,渐渐地成了家族中先富起来的那部分,成了“人人”艳羡的对象。当然,麻雀们也是向往富裕美好生活的,于是解决温饱之后,众多的乡村麻雀开始大批大批涌向城市,乡林的麻影雀鸣从此消失了……
   但是,来到城市的麻雀并非“原居民”,只是打工一族,是孤独的弱势群体,连令人讨厌的乌鸦也可对它们横加歧视,不屑一顾,就因为它受着国家的保护。城市处处是陷阱,它们的生活并没有保障,忍饥挨饿,朝不保夕的日子,便成家常便饭。不要看它们在城市天空,盘旋得多么潇洒、多么优美,其实它们内心苦不堪言。这座城市没有它们的位置,连人多一点的地方也不敢去,只好在鸟族白领的眼色中讨点残羹冷炙;或是在黑暗来临,到偏远的地方、到垃圾堆、到城市废弃的死角讨生活。即便如此,还要小心翼翼提防着天敌、噪音、污染带来性命之虞,它们其实活得很窝囊、很压抑。其实,它们也是怀念田园、怀念乡村灿烂明媚的天空的,只是迫不得已,碍于不得已的苦衷,不好回去罢了!它们注定是迁移都市的失败者!
   当有一天一群群麻雀从城市飘浮的天空坠地死亡,它们才意识到它们并不适合在都市生活,更不适合在都市淘金,它们的快乐只是在空旷而清新的田园飞翔,纸醉金迷的都市绝非久留之地!
   目睹这些苦苦生存的麻雀,我常想:我们这些涌向都市的人,远比这些麻雀好不到哪里去,我们这些打工的“麻雀”,只不过是都市的点缀和侯鸟罢了。
  
   2000、12、1
   (原载《文化报》2001年3月1日第107期)


转自: http://www.ic37.com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0-7-20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不是麻雀 怎么知道麻雀的想法?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