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9日,Nvidia终于推出了继NV43核心之后的新一代针对中档市场的核心--G73,而这颗承载了众多期待的产品于发布,从发布的参数和数据来看,此核心确实不枉众多消费者翘首等待时,因为引入主流的90nm工艺以及完整的12条管线,使得G73再次成为市场的领跑者。
G73核心采用90nm工艺打造,整合1.77亿个晶体管,核心尺寸为125mm2,这比当年NV43整合的1.44亿个晶体管,核心尺寸155mm2要小得多了,并且整合的晶体管也会更多一些。

GeForce 7600GS公版显示卡
基于G73核心,NVIDIA推出了两款对应的产品,分别是GeForce 7600GT以及GeForce 7600GS,从命名方式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来,7600GT将是等位更高的版本,而7600GS则定位稍低一些。GeForce 7600GT和GeForce 7600GS在核心设计上并没有任何的差异,唯一的区别就是两者之间的工作频率和搭载的显存有所不同,NVIDIA官方推荐GeForce 7600GT搭载256MB的GDDR3显存,实际工作频率为560/1400MHz;而GeForce 7600GS则搭载256MB的GDDR2颗粒,工作频率为400/800MHz,从两者的工作频率差异来看,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大的性能差异在里面的。那么G73核心又是如何呢?我们简单来看一下:

G73延续了G71的管线设计,两者的差别不大,G73将只具备5个vertex Shader单元,比G71的8个要少三个,而在Pixel Shader单元方面,G73将整合12条管线,比G71的24条整整少了12条。并且从Pixel Shader的设计来看,G71和G71的Quad单元是类似的,一个完整的Quad单元都包含4条完整的Pixel Shader管线。
G73的Pixel Shader由2个矢量单元、1个纹理单元以及2个Mini算术逻辑单元(ALU)组成。矢量和纹理单元一起进行着色处理,Mini ALU单元则用来帮助两个主要ALU更好的完成工作。实际上这种Mini ALU在NV4X系列核心上就有应用,不过再NV4x中,只有一个ALU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中完成乘-加法运算,另一个ALU则只能对于纹理单元的纹理寻址操作进行辅助。
在当前的3D图形应用中,对于Shader单元的使用中,MADD(乘·加运算)占据很大的比例,3D数学应用中的线性代数、矩阵运算、矢量处理都在图形应用中占据重要地位。G73的着色单元在两个算术逻辑单元上都加入了对应的功能,理论上MADD性能可以达到NV4X核心的3倍(2×1.5),着色性能自然有很大提高。
G73的Pixel Shader都包含了两个完全相同的FP32 Shader Unit,不过只有Shader Unit 1共享纹理单元处理纹理指令,而Shader Unit 2只处理算术指令进行像素着色运算。因此G73实际上拥有12×2=24个Pixel Shader Unit和24个Shader ALU,但理论上来说这依旧是12管线的产品。
G73的显存架构同原先NV43变化不大,依旧采用128bit的接口,看来ATI和NVIDIA都没有打算把主流显示卡的显存位宽进一步提高,而这类显示卡的最终带宽也将同高端显示卡保持很大的差距。
随着G73的正式面世,众多对应的GeForce 7600GT和GeForce 7600GS对应产品也纷纷推出,由于G73同NV43保持针脚兼容,因此很多厂商很快就拿出了采用非公版设计的产品,而作为国内DIY市场上的著名品牌--影驰(GALAXY)也于第一时间发布了众多非公版设计的产品,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同时也是消费者最为管线的产品就是--GeForce 7600GE极品玩家版。从名称命名来看GeForce 7600GE极品玩家版应该同当年的GeForce 6600GE玩家版有很多共同点,那么GeForce 7600GE极品玩家版能否延续当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