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424
  • 回复0

运河之都总理故乡《中华“六”安行·红色寻根之旅》特别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4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六”安行·红色寻根之旅》特别报道 运河之都  总理故乡
来源:六安新周报
  淮安,中国运河之都,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
  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赵恺曾写道:“踏上淮安的土地,就是历史与自然的回归。
  来到淮安,必定是先要去周总理故居看看。淮安市区驸马巷7号,一座小巷深处的院落就是总理出生的地方。周恩来故居是典型的苏北青砖小瓦木结构平房,不大的院子点缀着高大的古木,格外安静清幽。总理在这里生活了12年,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小小的院子如总理的风格一般平和朴素,平易近人。
  周恩来故居管理处主任孙洪斌饶有兴趣地向我们讲述了周恩来与三位母亲的故事。在淮安的12年期间,对周恩来影响最大的应该说是三位母亲。第一位是他的生母,叫万嗣,他生母精明强干,处事果断。总理在性格方面受他生母的影响比较大;第二个是他的过继母,总理在不到1周岁时,过继给小婶母做养子。过继母陈氏出生于保邑县的书香门第,精通诗文书画,他经常对幼年的周恩来经常进行文化上的启蒙教育;第三个人是他的奶妈,她是劳动妇女,非常朴实善良,经常教他许多生活上的知识,对总理小时候也有一些影响。
  周恩来纪念馆也是天南海北的人瞻仰总理的必到之处。在纪念馆南北800长的中轴线上,依次有瞻台、纪念馆主馆、附馆、周恩来铜像和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等纪念性建筑,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总理一生的辉煌。
  淮安的红色寻根之旅,淮海南路30号是重要一站,因为这里是解放战争初期华中革命心脏——苏皖边区政府所在地。
  苏皖边区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的民主联合政府,于194511月在淮阴,也就是今天的淮安成立。苏皖边区政府力行新民主主义政策,卓有成效地建设各项事业,进一步壮大了人民力量,为华中乃至全国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苏皖边区政府革命旧址上大部分房屋尚保留原貌。原苏皖边区政府大门朝南,座落在镇署街前(现在名游符西街)。门两侧有一对石狮。进门对称分布的四幢平房,是当年政府办公室,再向北是四合院,上下两层计26间,是苏皖边区政府接待来客、举行会议的地点,当年国、共、美三方代表谈判地点就是在这四合院里展开的。
  苏皖边区民主政府成立后,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发展工业、农业、创建医院,创办报刊,创立学校。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作了重要准备。
  到淮安不去盱眙是遗憾的,不光是因为那里有人间美味盱眙大龙虾,更重要的是一个与新四军历史紧密相连的村庄——黄花塘,这里是19431101945919新四军军部暨中共中央华中局于所在地。
  同行的淮安电视台记者告诉我们,黄花塘过去叫“黄昏塘”,春天的“黄昏塘”菜花遍野飘香,抗日战争时期,驻扎在这里的新四军首长张云逸、罗炳辉援引MZD的诗句“战地黄花分外香”,将“黄昏塘”改名“黄花塘”,春天菜花香,军民喜洋洋,从此“黄花塘”就和新四军的名字紧密相连,并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我们红色寻根之旅采访团驱车前往这个带有诗意村庄,来到隐藏在青山绿水间的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寻访新四军领导人们曾经战斗和生活的足迹。就是在这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陈毅等指挥所属部队,与日伪展开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丰功伟绩。
  淮安是江苏新兴的旅游城市。近几年来,淮安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以周恩来故居和童年读书处、周恩来纪念馆和遗物陈列馆等为特色的伟人故里游,带动了红色旅游发展的脚步。
  淮安市提出将开放意识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开发大旅游”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开发大旅游”已成为淮安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
  “开发大旅游”战略决策的提出,使淮安旅游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2009年,淮市接待国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首次跨入百亿行列,旅游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苏北旅游强市地位得以确立。
  过去五年,淮安人提出的“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流通、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五大建设,让淮安在科学跨越发展道路上写下了辉煌壮丽的篇章,取得了骄人业绩。全市经济总量跨入千亿元城市行列,人均GDP先后迈上200030004000美元三个台阶,财政收入越过三个百亿元大关,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
  “十二五”时期,淮安市又提出了奋力实现“总量翻一番,财政超千亿,建成生态市,全面达小康”五年发展目标。像淮钢一批千亿元企业给足了这座城市的底气。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淮安全市人民正凝心聚力,埋头苦干,为建设好周恩来总理家乡而努力奋斗!
  【记者感言:淮安,人文荟萃之处,英杰辈出之地,这里曾留下了铁军新四军的光辉足迹,唱响嘹亮的新四军军歌。近年来,淮安抓住加入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契机,加快借港出海,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进入十二五,淮安市提出了总量翻一番,财政超千亿,建设生态市,全面奔小康的总体目标。我们相信,未来几年,一个更加令人向往、美丽富庶的新淮安,将更加精彩地屹立在苏北大地上。】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