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门道、托关系、买学区房……一门心思上名小学! 挑好班级、选名老师,拉下脸来求人,这个夏天有点烦! 家有小小读书郎 今年秋学期,年满6周岁的孩子,将开始他们的小学生涯。该送孩子去哪所学校上学?这个问题让许多家长颇费脑筋。 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09年我省取消义务教育“借读费”之后,新生“就近入学”的规定,还是起到了约束力。许多家长因为嫌所属地段的学校“名头”不够响,生怕孩子输在小学的起跑线上,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往“名校”送。至于是否进了心仪的学校,家长们心态各异…… 心里的这块石头 总算放下了 虽然还没到小学报名的时间,但一些心急的家长,还是会经常到学校门口去看看“动静”。 8月16日上午,在城北小学门口,记者遇到了来学校打探消息的邓女士,说起儿子上学的事,她一脸的无奈,“今年春节刚过,我就开始忙儿子上学的事,太操心了。” 为了能上名小学,邓女士一家真的是什么法子都想尽了。 邓女士的家住在东七里站,如果按照城区义务段学区规划,他的孩子将被划到必松希望小学去读书。这所小学的名气,自然没有“城北”、“人民路”的名气大,于是夫妻俩决定,托朋友帮帮忙,看能不能到城北上小学。 当然,只有朋友的帮忙是不够的,邓女士和她的家人也为此付出了相当的精力和金钱,但最终还是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肯定答复。 后来,邓女士心一狠,花了30多万在阳光小区买了一套二手房。住上了学区房,邓女士的孩子顺理成章地可以上城北小学了。 虽然背上了15年的贷款,但邓女士却如释重负,“一切都是值得的,不就想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嘛。”如今,尘埃落定,回首前几个月的心烦、焦虑乃至狂躁,邓女士一家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像邓女士一样,在“幼升小”面前,众多家长托人情、找关系,为了一个入学资格殚精竭虑,甚至顶着高房价的巨大压力,不惜租房、换房、买房。 起跑线上咱输不起 市区一些办学质量高、名气大的小学,一直受家长们的追捧。 按照六安市义务段“划片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刘先生的女儿可以进入片区内的某小学,这对刘先生一家来说是幸运的。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刘先生又有了新的计划,“既然进了名小学,就要找个好班级,选个好老师,不然,就算进了名校也没有意义。” 刘先生开始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想把事办好,就要花钱。只要我舍得花钱,不就能把事办成了嘛。” 然而,很快刘先生就发现,如果关系不到位,那种“班级、老师随便挑”的机会基本没有,甚至连花钱的机会都不给你。刘先生说:“以前找关系是不想花钱,现在是找关系想把钱花出去。” 于是,在打探好几个好班级、名老师之后,刘先生开始了找关系的艰难历程。 “中间陪了多少笑脸,说了多少好话,不亲身经历难以体会。要不是为了女儿上学,我怎么会拉下脸求人。”等到终于答应帮忙时,刘先生不仅没有松口气,反而更加紧张了。“好班级、名老师,一个年级就那么几个,真怕自己关系不够‘硬’被刷下来啊!” “还有几天就知道结果了,我们当家长能想的法子全都想了。”刘先生说,“不到开学,我这颗心还是悬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