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370
  • 回复1

[转帖] 让文艺的一直去文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5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艺青年”确实变成贬损性词汇,而最刻薄地羞辱这一群体的,并非那些从来没有交集的商人们,而是同一群体中的叛徒。商人是不介意文化艺术的,那将为商品镀金,假如予以儒商title,更是正中下怀,虽然他们的书柜里也许只是二月河或高阳,但历史厚黑学,谁敢说不是文艺或文化呢。嘲笑文艺青年最大声的这群人,以前通通都是文艺青年——只有深刻的了解敌人,才能发动精准打击。并且,也只有经历过那个时期,才知道哪些“文艺”是有害的。

文艺本身一点都无害,那是情趣,那是有关心灵的东西,就好像安妮宝贝其实也无害,她的独特文体其实在当代文学中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述方式并且本地化了呢。有害的是那些模仿她的人,东施效颦+审美疲劳,最后搞得西施都招人烦了。文艺也一样,那是让你“拥有另一个诗意的世界”的(王小波语)。讨厌的是拿读过的书当名牌来炫耀的、不顾现实已经很不堪还非要趋害避利的、喜欢走神经病路线来表示个性矫矫不群的,以及,用文艺来掩盖不刻苦、不负责、不敬业、不靠谱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的。但这文艺,就像我们头顶的星空,虽然也有无良商人开始卖月球土地或小行星命名权,虽然它貌似无用的仅仅是微弱的闪烁,但这是人类回溯或展望、思念或渴求的无数情绪寄托,这只关乎心灵,却传承情感和文明。

所以,嘲讽“文艺青年”,也不过是笑话自己也曾有不切实际、年少轻狂的岁月吧。无非是一代一代的人沿着同一条路次第走来而已。能走同一条路的同一批人,虽然到了时候也会笑笑分道扬镳,但总好过天生早熟、现实得只认识孔方兄的那一拨人。谁才是真正的活过?我们要承认不同的价值观,有人创造社会财富,有人创造心灵财富,才情不够的话,能支撑自己有趣的度过一生也不错。

而有时,过于文艺,仅仅是因为寂寞。寂寞的原因,也许是朋友不够多,但更多情况是你的世界太小。年轻、阅历不够、兴趣不多、还没见过形形色色的风景和人与事。又总是想寻找一种将自己同路人可以清晰的分辨出来的标志,那么,只能在别人的故事里无限想象——无论是书、还是电影或者是音乐,虽然豆瓣青年总是被人轻微嘲笑,可那又如何,当他们真正成熟之时,也许同样有可能回首嘲笑当初的自己,但,那也是属于自己的财富,自己的一生,无论如何是值得一过的。

至于社会责任感什么的……一个社会能够让文艺青年们一直文艺下去,不需要时刻摸摸城市的良心或呐喊呼吁新的变革,那么就是一个好时代。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1-10-5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不是文艺小青年{:1035:}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