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6日,史诗巨片《辛亥革命》在上海交通大学首映,标志着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拉开帷幕。 100年前的这场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使得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那么,100年前的中国汽车又是怎样的?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汽车工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经过半个月的收集与整理,从支离破碎的资料记载中梳理出中国汽车“大事记”。 中国制造汽车的记载最早见于宣统三年七月初四(1911年8月27日)的《申报》上:“绍兴会稽景其敏制造出汽车3辆。”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详细记载。在20世纪初,汽车这个“西洋景”,仅仅在少数几座大城市“现身”。在此,记者选择三座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以它们为缩影,回顾百年前的中国汽车历史。 ■ 北京:汽车从皇宫到民间 熟知汽车历史的人都知道,现身京城的第一辆汽车是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太后66岁大寿时,袁世凯花重金买来的第二代奔驰小汽车。该车内装三个汽缸,轮胎是实心橡胶轮胎,车前面有两盏老式汽灯。 记者查阅了一些清末老照片,试图从那里找寻京城汽车的足迹,但是除了1907年北京-巴黎拉力赛的几辆汽车图片之外,别无其他。当时,已经有摄影师专门拍摄富商的生活照片,内容方面除了一些太太、小姐的玉照之外,就是男人们在大烟泡中吞云吐雾、目光呆滞、醉生梦死。汽车在那时尚未走进富人生活。 辛亥革命爆发,民国政府成立后,京城的汽车业以及配套行业悄然发展,但很缓慢。据史料记载,民国时期,汽车传入北京,出门坐汽车成为身份高贵的象征。如果不想买车可以上京城第一家租车行——“飞燕出租汽车行”租赁汽车,不过那里的车辆多是从国外购进的淘汰汽车。 1911年之后,北京相继开设了几家出售汽车的洋行,其中第一家名为“美丰汽车行”,老板为德国人。1911年8月在德胜门内开业的“捷隆汽车修理部”只有一名修理工,多是换换件,不会大修。1912年京师JC厅制定的《管理车辆通行马路规则》,内容包括车辆通行的法则、违规处罚的办法、夜间点灯的要求等。1915年,位于西直门内京城首家“加油站(洋油行)”建立,由于没有加油机,只有几个大油桶放在路边,司机只能用水舀子一瓢一瓢地为汽车加油。到民国十八年(1929年),京城的车行发展到60余家,有汽车200辆,主要运行在郊区游览区。 ■ 上海:汽车商业在此萌发 虽然京城的汽车业在辛亥革命前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还远非繁荣。与之千里之隔的上海在汽车工业上超越了千年古都,成为中国近代汽车历史的焦点。 故事同样发生在1901年,当时的上海已然是中西经济和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上海地方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1901年,匈牙利人李恩时从香港运入两辆美国生产的奥兹莫比尔汽车到上海,专供外国人使用。1902年,工部局决定除增设汽车执照专门项目外,还起草制定了车主遵守的规则,中国第一部汽车交通法规也由此诞生。随后,陆续有西方国家的领事、租界官员、外商、医生等从欧美运入汽车自用。至1905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发出的汽车执照数为31辆。此后,又有较多的外国洋行大班购用小汽车。至1907年底,公共租界汽车发照数增至111辆。当时,全国除上海外,较早拥有汽车的汉口、青岛等城市,仅有汽车数辆。 据悉,1908年,汽车商业开始启动,首批有轨电车投入运营;第一辆由外商百货商场试营的出租汽车驶上街头;一批由外商经营的汽车商行在沪开办。紧接着,外商洋行开始从欧美进口汽车,投放上海市场并向内地城市辐射。随着进口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车行开始设立服务部,为消费者提供维修保养服务。 1911年,美国平治门洋行和美汽车公司率先增设汽车出租部,投入一批5座、7座的轿车(其中已有数辆装有最新发明的里程计数器),供人租乘。租界当局在外滩等地划定停车处供出租汽车停放候客。至1913年,公共租界已有4家外商汽车洋行设立出租部,共有出租汽车43辆。 辛亥革命加速了上海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华商开始进入汽车业。据有关资料记载,1913年华商首批3家汽车运货行在闸北创办。次年,华商首批5家出租汽车公司相继开办。 至1917年,上海年进口汽车365辆。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汽车保有量增至1300辆,其中私人轿车985辆,华人拥有轿车者尚属少数。 ■ 青岛:中国第一家汽车站 去过青岛的人都会对当地的独特城市布局和德式建筑群留下深刻印象。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青岛地处沿海港口,加之德国的殖民统治,汽车在这里较早得到推广。与北京和上海私家车先行不同,这里是中国道路客运的发祥地。据记载,1907年6月下旬某天,胶澳总督令:每周三和周六下午1点自中央饭店及每周四、日下午5点自墨兰堡房停车场登车出发班车,每人每次2元(起初只有德国乘客乘坐)。 班车运营了一段日子,渐渐地中国乘客逐渐多了起来。为了方便中国乘客乘车,当局把汽车站延伸到馆陶路。人们从这里乘车前往火车站、大港码头。据悉,起初当局仅仅是在汽车站竖起一块牌子,告诉乘客在此等候。随着乘车人数增加,线路也逐渐丰富,当局修建了设有商品和食品摊的简易候车亭。清末民初,馆陶路汽车站作为我国首个汽车站诞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