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喜爱港台作家的杂文小品,难得那份文白相间的意境。连版式也讲究,横读难免废古,竖阅方得传承。所谓“明朝的心井,两晋的墨痕”。读起来永远那么清馨雋永﹐雅致的最适合碟片机中那张永不取出的莫扎特了。。。
董桥,福建人? 香港人? 台湾人? 闹不清,也不重要。总之这个人东写西读,南游北业﹐如今非台即港,有文为证。杨照说他是“华丽而高贵的偏见”﹐正中下懷。內地文化狂人對董橋多有微辭﹐說他文章小資﹐甜的發膩。其實他確實熟的過了頭﹐是二十年的貴腐釀﹐沒點兒道行還真消受不了。
杨照还说“董橋的散文讀起來很特別﹐因為他真的很不一樣。”說的很好﹗其实就連他引用的笑話/幽默也真的和别人很不一樣。試讀以下兩篇:
<火车从海边小镇开到伦敦去。他们坐在同一个车厢里,并不认识。男的从公事包里拿出一叠文稿放在大腿上批阅。他说他以前当过教员,现在当编辑编些参考书。女的一眼瞥见他腿上的文稿,有些表格,有几页目录。她问他说是不是他写的书。他说是他要写的一本书。她说既然还没有写,怎么已经有了索引有了页码。他说现在写书正是这样开始的;搞出版成了未来学的一环了:我规划故我在(“I project, therefore I am”)。她说我这样看你的文稿真不好意思;我不习惯没有东西可读,赤身露体似的。他说:那就让我借点东西给你遮一遮,虽然我倒觉得你裸得很有格调。(“Forgive me looking,” she said.“but I'm not used to being without something to read,it's like being naked.”“Allow me to lend you something to cover your nakedness, though I must say you wear it with a good deal of style.”)>
董橋覺得Frederic Raphael“总是写得这样有风格”﹐我也覺得寫東西是要有一點點奇思妙想﹐要懂得一點點風淫雅韵。那少婦的挑逗雖略顯直白﹐而巧妙的一語雙關卻為那裸露的身子披上了一縷薄紗﹐半遮半裸的﹐更多了幾分性感。這樣的文字難免惹人艷想﹐精神為之一震。Frederic Raphael寫的自然好﹐董橋引得也很妙。
下面一篇就更有意思了:
<牛津與劍橋跟哈佛與耶魯一樣﹐是世仇﹔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則笑話﹕一位牛津學生和一位劍橋學生在運動場的男廁所里碰上了﹔小解之後﹐牛津學生馬上洗手﹐劍橋那位竟不洗手。牛津學生自以為抓到對方的小辮子﹐訕笑道: “你們劍橋的老師沒有教你們小便之後要洗手嗎?” 那位劍橋學生毫不動容盯著他說:”我們的老師教我們小便不要弄臟自己的手﹗“>
這種古典風格的幽默現在是少之又少了﹐碰上了﹐讀到了﹐是運氣. 關於牛劍的笑話大多原產英倫﹐是Made in UK, not US。 自古文人相輕﹐匠人相薄﹐關於牛劍的笑話又何止這些﹗讀董橋的書倒是張了不少這方面的知識。
我這篇打的是舊體﹐心裡想著新浪如果有豎版可就更好了。看來董橋的毒我還真中的不淺呢﹗本文開頭的兩行詩便是我臨摹來的一點古意﹐幾啜貴腐。詩錄奇峰碧水﹐閒適田園﹐裁取藏頭藏尾﹐是小把戲﹐看後還請多多指教。
文章的題目亦表示我對董橋的敬意。腐﹐非陳腐﹐而是沉澱﹐是貴腐釀的高雅身世﹐是濃郁的果香﹐駕風撲驄而來﹐令你眼鼻皆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