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让梦想照进现实 编者按:2011年我市有2千多人考研,从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目前报名的情况来看,今年考研大军依旧浩浩荡荡。距离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大学里的“备考战役”已经打响…… 为了梦想,很坚定 “考研就是一场心态和耐力的比赛,我一定要坚持下去。”眼前这位看上去很腼腆的男孩叫刘力,是皖西学院学生,目前,他正在为报考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而努力。 在皖西学院,“红楼”和图书馆专门供考研学生看书,一直到晚上11点才关门。 从艳阳高照的暑假踏入考研之旅开始,6点、5点、乃至4点,通往图书馆和“红楼”的路上从不冷清。 “早上5:30起床,晚上11点回寝室休息。午休就在课桌上打个盹。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都在看书。累了,我就到楼顶晒晒太阳,这也是我自己的一种解压方式。” “准备大半年了,每次在楼顶俯看校内忙碌的人来人往,我都会追问自己:我追求的是什么?脑海中另一个声音在耳畔响起: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我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 考研还是就业?很纠结 在皖西学院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匆忙赶路的同学。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专业的李毅同学,正捧着书往图书馆的方向走,记者看到,他手中的书上,几乎每一页都用不同彩色的笔标注着,边边角角也都写满了字。 “大四了,课少了很多,身边很多同学也都开始着手准备找工作赚钱,但真正能找到满意工作的没几个。是考研还是就业,我也纠结了很久。” “再过两个多月就要初试了,现在除了睡觉、吃饭,就是看书。暑假我都没回家,在学校‘恶补’。专供考研生用的教室没有空调,暑假实在太燥热,研友们就去买台式的风扇,放到旁边的桌子上对着吹坚持看书,看到这么多努力的同伴,我就充满了力量。我学的专业不好找工作,希望考研后就业能更容易一些。” 夜渐渐深了,在校园里,只有考研教室里的人还是满满的。不少学生的课桌上放着台灯和小毛毯…… 上班族“插足”,很忙碌 在考试中心记者正好遇到前来咨询的陆燕(化名)。“我毕业两年多,现在工作的公司虽然清闲但是福利待遇不行,我也没打算久呆。我想还是考研吧,等有了更高的文凭,再找个更如意的工作。” 陆燕毕业于安徽大学,今年4月因10分之差与填报的院校擦肩而过。她毅然选择继续加入2012年的考研大军中。 陆燕坦言:“虽然一开始看书有点吃力,没办法像读书时代那样集中精力,不过现在已经没什么问题了。我不想以后完全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再说了以后考的话记忆力也会下降。” 当记者问到,她将如何平衡考研和工作的关系时,她笑言:“只能一手抓工作,一手抓考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过确实会辛苦一些。” 过来人谈经验 跨专业需谨慎 张同学本科学的是英语专业,从2008年开始她多次考研,每次考的都是不同的专业,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像张同学这样盲目跨专业考研的并非个别现象,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她犯了考研中最忌讳的心态:盲目与投机。跨专业需谨慎,在没有任何知识积淀的情况下,盲目换专业只会浪费精力和时间。 对于选择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来说,不仅仅要对所跨的专业课付出努力,其中的公共课程更不能放弃,因为专业课不能和本专业考研的人比,那么,就一定要在公共课上赶超别人。 调剂时报考专业最好相近 每年的3月28日前后,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会开通,考研学生就可以申请调剂了。这里需要提醒广大考生的是,考生在申请调剂专业或是研究方向时,要符合专业相近原则,不要盲目申请与原报考专业相差较远的专业。 有些考生在填写调剂志愿时为了提高被录取的可能性,没有考虑第一志愿报考专业与拟调剂专业之间,是否相同或是相过,盲目地挑选较为“冷门”的专业申请。 如果申请调剂考生本科所学专业或原报考专业与调剂专业跨度过大,招生单位在查看考生调剂志愿后,就可能不会给考生发复试通知,例如:本科学习或原报考管理类或外语类专业考生,申请调入历史类或文学类带“古字头”的专业,如中国古代史、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学等专业或研究方向,考生收到招生单位复试通知的几率很小。而且,“调剂系统”规定,每个调剂志愿有48小时的锁定期,锁定期结束后,考生才能修改调剂志愿。盲目申请调剂志愿的考生,将白白浪费调剂机会和时间。 为了提高收到招生单位复试通知的几率,考生可在上网填写调剂申请志愿前,尽可能与招生单位有关院系联系,询问有关负责人,自己是否符合调剂条件,如果符合再申请调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