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全站首页
社区论坛
求职招聘
设为首页
客户端
扫码下载客户端
官方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
广告联系
登录
|
注册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全站首页
社区论坛
求职招聘
签到排行
用户排行
帖子
好友
道具
收藏
勋章
任务
淘帖
动态
日志
相册
分享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群组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门户
房产
装修
汽车
婚嫁
资讯
活动
招聘
相亲
信息
租房
二手房
跳蚤
宠物
招聘
二手车
亲子
手机
社区
茶座
我要买房
找设计
装修家居
交友
职场
生活
网购
情感
皋城车友
找美食
谈婚论嫁
求医
兴趣
验房
走近
六安论坛
»
社区论坛
›
分类信息
›
跳蚤市场
›
两三岁读诗就是在扼杀创造力吗?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阅读
502
回复
0
两三岁读诗就是在扼杀创造力吗?
[复制链接]
jjyytd09
jjyytd09
当前离线
积分
0
IP卡
狗仔卡
发表于 2010-8-22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前不久,看到一个八卦早教新闻——“两三岁背诗扼杀创造力”,我还真不相信。尽管提出这话的人是个院士,曾经任过部长;附和这个观点的还有一个某师大的教授。但我还是不相信。
我相信什么?我相信:古往今来,那么多的人成了大家,哪个在小的时候没有读过这些。
金圣叹,明末清初著名评论家,注评的唐诗字字珠玑,他如果没有读过,能品评?
杨慎,明朝大才子,我们熟悉他的诗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谁说不是在唐诗宋词的酱缸里滚出来的?
再说近的,胡适,别的巨著不谈,就是那个“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种意境现代的人已无缘再书写。
说白了,如果孩子读着他们能理解的“小鸡跳,小猫叫”、“迎着太阳上学校”这样的儿歌长大,所谓的“语言只有通过体验和运用才能被掌握”,那“乡愁是一张淡淡的船票”、“天上一个月亮,水里的一个月亮”中雕刻出的意境恐怕再无人能续。想近年唱遍大江南北的周杰伦的《青花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又何尝不是古诗、宋词的意境的再现呢?没办法,我们是中国人,是中国人骨子里就有那种文字的传承,传承,就是把这些好好地继承下去,读下去。
那些说读了多少多少古诗没有用的人,还是读得不够多,体会不到;退一步说,你今天的一点点所谓的判争事物的能力,或许就是从这里来的呢。不是吗?现在,那么的人没有读古诗,又有多少有了创造力?
在空间写下这段文字后,我用一个月的时间让静宇读会了100首古诗。这原本也是在我的计划之中。
我从成长之屋购得一套“一个月轻松学会百首古诗”,有书有配光盘、音带。我大致看了看教材随附的施教细则,总结出一套方法:就是古诗无需一首一首地教,25首一轮,整体重复读、反复读。
一本书上有50首古诗。第一轮,我从1~25反复读,指着读给静宇听,放录音给静宇听,不管她在做什么,我要做的就是开口读,和按下录音机的播放键。第二轮,进行25~50,方法如前,唯一不同的是通过第一轮的熏陶,静宇和我有了不少互动,她有时兴致来了甚至会和我一起读一两句。两轮完成,用了几天的时间把1~50首串起来读。一气读下来也不过一刻钟。接着,进行第三轮,50~75首。第四轮,75~100首。
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静宇就会这100首古诗了。
整个过程,我和孩子——
一点都不紧张!
一点都不枯燥!
一点都不困难!
一点都不勉强!
好处是什么呢?孩子爱上读经了,孩子的语言鲜活泛灵多了。洗澡,她会说“从澡盆上可以看到星星”;下雨,她会说,“下雨天,穿着雨鞋卖小黄瓜”。哪个做妈妈的能够拒绝孩子聪颖剔透的幸福呢?!
六安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登录
|
注册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
点击查看